关于这个问题,李羽申曾刻意在网上查了一下,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关于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历史上真实存在,唯独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人们对他的历史真实存在,有着巨大的争议,有人说,救世主耶稣不是神明,而是一位普通的凡人,家住巴勒斯坦北部伯利恒的拿撒勒小镇上,在家中排行老大,底下还有三个弟妹,因家境贫寒自幼未能受到正规教育,父母是虔诚的犹太教信徒,每年去耶路撒冷诵经朝拜,总会携带着耶稣一块儿前往。后来,耶稣创立基督教,率十二门徒云游四方,奔波传教于巴勒斯坦各地,试图重建繁荣的大卫王国,他的布道说教,给广大贫苦民众带来了福音,激励着他们的斗志,但却引起罗马统治者的仇视,以背叛罗马的罪名,将他钉死在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的十字架上。同时,有人则认为,历史上并没有耶稣这个人,他不过是人为塑造出来的救世主而已,一个没有生命的偶像,不是耶稣创建了基督教,而是基督徒臆造了神明的耶稣。关于耶稣的生平事迹,多数来源于《新约全书》,该书是基督教产生一个多世纪以后才成书的。
对此,姜媛阐述了一些她的看法,众所周知,就像佛教认为历史上有释迦牟尼这个人,基督教也认为耶酥确实存在,根据《圣经》中“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生于犹太王希律时期,而希律死于公元前四年,所以耶稣的生年不会晚于这一年,另外耶稣在三十岁左右开始传教,后被犹太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钉十字架而死,彼拉多的执政时期,是从公元后二十五年到三十六年,一般认为,耶稣死于传教后不久,也就是公元三十年左右。
姜媛自称是无神论者,不信教,也不信上帝,更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神仙,可能耶稣的确真实存在过,但他一定不是上帝,只是人们把他神话了而已。但那又怎样?大多数信教徒不过是想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寄托,以至于在做了坏事之后,希望能够通过忏悔来让自己的罪孽消散一点,其实他们也不信上帝,只是没办法原谅自己以前犯下的错,所以才会想到这个方式,好让良心得到一些慰藉,有句话对她印象特别深刻,要么年轻时活的足够坦荡,要么年轻时忏悔的足够虔诚。
“许多人会在生活中把《圣经》当做精神支柱,去践行里面的善行,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他们的内心善良而平和,对身边的人也总是传递自己的善意,但如果只是盲目去相信宗教,不去践行,一味的祈祷而不付出努力,反倒成为了迷信,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迷信会使人丧失生活的乐趣,成为行尸走肉,如果你相信《圣经》,就应该将其中的教义和生活哲理变成鼓励自己的力量,倾听先贤的声音,反复思考自己的内心,在这个物欲纷杂的社会,能够用里面的力量保持一颗理性而干净的内心,倒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拿破仑说过,该书里面有着无穷的宝藏,有无上的宝训,以及神秘的力量,能感人之心,慰人之灵,它不是死书,乃是活物,具有一种大能,顺之者生,逆之者亡,实为一部胜过万书的宝书,就连伟大的先贤中山先生也曾说过,《圣经》告诉我们,你们的光要照亮别人,使大家都能够知道自己应走的道路。”说这些话的时候,姜媛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绘声绘色,激情满怀。
一旁,李羽申屏息凝气,聚精会神的聆听着姜媛的真知灼见,禁不住感叹其卓识远见,入木三分,真可谓妙语惊人,并且能够从中感受出,这妮子对圣经的研究似乎远远比他理解的要深透的多得多啊,一时目瞪口呆,两眼离奇般的盯着姜媛,告诉她说,他最喜欢的是《传道书》,里面的智慧,大多数是普世性的,不同信仰的人都能够认可,没有浓浓的鸡汤味,更没有特别的宗教气息。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不在讨论这些,两人心里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将樊申严叫醒,这时樊伟光走了过来,冲着二人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