镘头;这所学校食堂里的馒头不是碱大就是碱小没有一回是正常的!碱大的馒头一个个焦黄——像榴弹炮的弹头,碱小的馒头一个个磴硬——向海边的鹅卵石,哪一种都很难吃,不想挨饿就只有吃!之所以是“镘头”而不是‘馒头’是因为这些馒头拥有金属等非有机材料的质感!
后来当屈鸣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馒头时他不禁感慨;如果武大郎做出的炊饼与奉阳工艺美校食堂里的是一个水平的话,他早就因为买卖开不了张而饿死了,还会等到西门庆与潘金莲下毒的那一天?
泔粥;所谓泔粥就是粥里面掺进了泔水,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早饭时间,究竟食堂里的伙夫们缺德还是粥不够了崴点泔水凑数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确实有学生看见过有的伙夫在做饭的大锅里洗脚,还有做面食的时候有的伙夫刚脱下鞋子就跳到地上的一大坨面上用脚和面!
色目;学校里卖饭的全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他们一个个相貌不俗、十分另类似乎在城市里找不出这类长相。这些人在女生买饭时一个个是和颜悦色、饭菜足量。而男生买饭时他们却是杵倔横丧、缺斤少两。由于这些人在女生身上经常放射出**的目光所以被亲切的称为“色目人”,色目人的双目自然是“色目”。
这些可以很轻易的折射出中国人当时在物质方面的生存状况——公元1989年!
在这里屈鸣经受了半年的煎熬,在学画的初始阶段屈鸣比较用功兴趣很浓。过了一个阶段以后开始‘坐不住’了,进步慢了下来整天闹心,再加上学校的伙食太差并且已经进入了夏天,每到晚上寝室里的蚊子成群结队,咬的人浑身大包无法入睡。屈鸣开始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恰巧这时父亲来到学校,听了他的诉苦后向他讲了以前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讲到自己上小学时没有鞋穿、读中学时漏雨的宿舍、念中专时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父亲的一番话使屈鸣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很不值一提!觉得自己如果连画都学不好的话就真的没了出路,于是痛下决心。恰巧这时屈工的一位好友调到该校任教,此人姓王是一位很出色的美术基础教学专家。王老师时常为屈鸣指导使得他进步很快,更主要的是王老师懂得如何培养他的兴趣。王老师给屈鸣讲欧洲古典油画大师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磨练自己的技艺,在写生与创作时如何达到了忘我的状态……王老师有时也严厉的批评屈鸣,这是为了加强他的紧迫感。
当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自觉性往往随之而来,同时伴随着急躁的情绪!每当王老师对屈鸣说;你的这张画比上一张强了!屈鸣都要问:“王老师你看我还需要练多长时间才能考上?”王老师显然被问得发烦了,但是仍然语重心长的对屈鸣讲:“你不要着急学画是水到渠成的事,你比几个月前刚到学校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至于谈到考学还不好说!因为考试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还要看和你一起考的人水平如何;如果和你一起考的人水平都比较高你的希望就比较渺茫,如果和你一起考的人水平都很差你的把握就大一些!不过你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后者,对了!还有文化课抽空要抓紧时间看……”
当王老师谈到自己曾经在学校里担任过判卷老师的时候屈鸣动起了歪脑筋!他想;父亲与王老师的关系很好能不能请他帮个忙在判卷时给自己一个高分……于是他趁周末回家取钱和衣服时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话一出口立即遭到了严厉的批评!父亲说:“你的水平不够即便入学也跟不上,况且王老师对我说过判卷的老师有好几个人,每人打一个分相加后再平均才是一张卷子的得分,光他一个人给你高分没有用。”屈鸣不甘心他对父亲说:“那就让他跟其他老师好好说说都给我打高分不就行了!”父亲显得有些哭笑不得只得继续向他解释:“王老师在判卷时还没有调入学校,是被‘借’去的——由于当时学校的判卷老师不够。以后什么时候还能轮到他判卷就很难说了,也可能两三年都没机会你怎么办?等着吗?”屈鸣没了话说。
父亲劝屈鸣要立足于真才实学,不要老想歪门邪道。接下来父亲讲了自己怎样从一个设计院的描图员成长为总工程师的经历……
这期画班的素描课转眼就要结束了,色彩(水粉)课的老师名叫宋彬是王老师的同学对屈鸣格外关照,要求也更严格等到色彩课结束时屈鸣确实有了不小的提高,考取奉阳工艺美校虽然还没有把握但是已经看见了“曙光”!
在第2期画班将要开班的时候屈工来到了学校,给儿子来交了学费。在王老师的引荐下屈工会晤了宋彬老师,屈鸣也在场,几个人坐在王老师的办公室兼画室里吸着烟攀谈着,这间屋子很大,可以说并不比上课的教室小多少!这里显然不是王老师一个人的场地,大约有3、4个老师。每个人的位置上都有一堆画具,墙上挂着各位老师的习作有油画水粉、水彩还有一些素描。
大人们谈话时屈鸣不便插嘴。他在屋里抬头看着挂在墙上的老师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