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闻讯,马上和周勃带领诸王大臣们出长安城相迎,大臣们用的是皇帝的规制迎接代王刘恒。列队城门外两旁,待代王至,纷纷跪地而迎,车驾乃是天子之乘,五驹之车礼。待刘恒入乘,车乘前近卫开道,后随宫女侍从,而后为天子之乘,再后为诸王大臣跟随,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未央宫。待队伍至未央宫,车驾停,刘恒自车乘出来,宫人侍从百官纷纷跪而迎之。代王刘恒拾阶而上,然后来到未央宫正大殿。陈平上前:“请陛下先入内换皇帝服,然后在大殿行登基之礼。”刘恒点了一下头。此时侍从引代王刘恒入内殿更衣。
大臣王公列队两旁,文武分列,待陛下出。一个时辰左右,代王出,坐于正殿上方中央龙椅,众臣皆跪,常侍公公拿出诏书念道:“高祖斩蛇起义,奉天领命,受之于天,为百姓率,登九五大宝,开悠悠汉室,今子刘恒受命于天,行祖制,领汉室社稷,今起开文帝元年,大赦天下..。”
待常侍公公念完诏书,众大臣同声:“恭祝陛下荣登大宝,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文帝道。
“谢陛下。”大臣们异口同声道,而后起身。
常侍公公从小太监手中拿出另外一份诏书:“圣旨下,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文帝新立,国之开运,封周勃为右丞相,领汉之朝政百官,陈平平吕氏之乱有功,今封左丞相,协理周勃,封灌婴为太尉,执领军政,封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拱卫京都,封张武郎中令,巡查京都禁宫防卫,九卿之位不变,由原司各职担任。各诸王封赏择日再行宣旨,钦此。”
当常侍公公念完圣旨,大臣同声而道:“谢陛下隆恩。”
文帝刘恒待公公宣旨完毕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纷纷起身。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常侍言道。
待众臣无事,文帝退朝。当众臣纷纷离去,常侍公公便留宋昌张武两位心腹,带至未央宫寝殿刘恒处。二人随之来到后殿:“臣等叩见陛下。”文帝上前亲自扶起二位:“两位,以后不在朝堂,寝宫后殿无需行此大礼。”
“诺!”两位应到。
“二位现如今担任京畿拱卫和宫殿守卫要职,朕之身家拜托于二位了。”文帝刘恒对两位心腹将领言道。
“陛下放心,臣等肝脑涂地,誓死护卫陛下安危。”
等安排完这些事,刘恒总算松了一口气。眼下就剩下一件事让他担心,那就是一直率兵屯于长安百里之外的齐王刘襄。之前是因为要铲除吕氏外戚,齐王率齐地兵卒来攻长安,实为觊觎皇帝之位,如今吕氏外戚皆被剿灭,这支军队就应该回封地了,如今还环顾于长安,实为不妥。要怎样才能使之退兵,摆在了刘恒的面前。
第二日早朝完毕,刘恒诏陈平入内殿。
“爱卿,今齐王之兵屯于长安近郊,有何办法使之退回齐地。”
“陛下放心,我明日就去,定要齐王退兵回齐地。”
又过一日,陈平来到齐营,见到齐王刘襄。拱手道:“齐王殿下,如今乱局已定,您还是该撤军回齐地了。”
“我乃高祖长孙,帝位本应由我继统,四叔王代王怎可占我帝位?”刘襄问道。
“那又如何,如今代王已经继承皇帝位,也已经昭告天下,天下皆知,你若反之,实为作乱,到时天下皆讨你,你又奈何。长安有周勃灌婴率军,宋昌张武拱卫京都,外有代地张慈十万精兵响应。你虽军二十万,但是别忘了周勃、灌婴之勇,冠于三军,就连当年项羽都惧之,你能敌之吗?如果你现在率兵回齐地,不仅不会有罪,还是诛吕功臣,得美名于天下,你的子孙可以永得齐地封王,不是很好吗?”
听到这里,齐王跪地:“谢先生教诲,某差点酿成大错于世。择日我便率军回临淄,永固齐地,若无陛下召见,不回长安。”
不几日,齐王便退兵回齐地。
陈平不愧为当年高祖刘邦手下两大谋士之一,三言两语便劝得齐王退兵长安回齐地。文帝早期,陈平内安众臣,外抚诸王,的确为文帝初登帝位的政局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又牵制了周勃。
根据大臣建议文帝在即位三个月后立长子刘启为太子,同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由于刚刚即位,为了稳定大局,刘恒也大封了诸侯王,除了保有原来的旧有诸王,还封了很多新王,如封刘遂为赵王,改立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刘强为河间王,刘肥次子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刘肥小儿子东牟候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次子刘武为梁王等等。大封诸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激化。大封诸王也为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讲解汉文帝刘恒的治国的一些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