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夜色在晨曦中渐渐褪去,北方深秋的黎明异常清冷。胡杨台知府王玉杰搂着新娶的姨太太,蜷缩在被窝里,睁着双眼,没有丝毫睡意。尽管他一夜没睡,困得要命。昨夜满清睿亲王多尔衮的特使索郎格的一席话还在耳边隆隆作响。
‘我知道大人的志向不在明朝的区区一知府。我来时王爷特地吩咐,如果王大人能与我大清联手,事成之后,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都归大人,还可封为定西王,成为继孔友德,耿精忠,尚可喜之后的大清第四位汉人王爷。’
王玉杰轻轻推开姨太太洁白光滑的胳膊,继续回忆。‘王大人不想与我大清联手,也不要与我大清为敌。大人的底细,睿亲王知道得一清二楚,大人以前曾在李闯王账下听令’
“威胁,**裸的威胁。”王玉杰翻身下床,喝了一口水,强压着心头的怒火,提笔写字。这是他常用的宣泄怒气的方法。片刻之间,笔走龙蛇,写下了两行大字: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种大业一壶茶
写完,稍坐片刻,又大声喊道:“快请温师爷到书房议事。”
知府衙门后院有一排数百年的胡杨树,高大粗壮,凋零的树叶在清晨的寒风中凌空飞舞。
在书房见到温师爷的时候,王玉杰已经完全恢复了平日儒雅和善的面貌。
温师爷四十来岁,精明干练,久历宦海,阅官无数,把知府大人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藏在心底。
‘如今局势动荡,四方不宁。闯贼占据西安,一改往日只取不守的流寇战法,建制称王,設官守土,收买人心,不可小觑呀。’王玉杰紧盯着温师爷的双眼,沉沉地说,‘鲜贼率军进入四川,欲在天府之国建立政权。朝廷几天前下旨,要我准备粮草饷银,供应征剿大军。不知师爷有何妙策应对这混乱的局面?”’
温师爷没有立即回应,故作沉思之状。他心中清楚,这些都是官场上的面子话,王玉杰早已安排妥当。自从第一次见到这位朝廷任命的知府大人,温师爷就通过从生死之交飞天虎李波以及其他渠道收集的情报中分析得出,这是一个城府很深,老辣奸猾的人,不能像对待以前的知府那样对待。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改变手段,巧以应付,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
王玉杰踱着方步,走到窗前,望着寒风中依然伟岸挺拔的胡杨树,心想,借朝廷剿寇之名,筹集足够的粮草饷银,还愁招不来卖命的人?还愁乱世中不能出人头地?插旗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嘛。要做狂风暴雨中的胡杨树,不做和风丽日下的小花草。这是他在闯王李自成身边当亲兵头领之前,在老家称霸时就立下的志向,否则,也就没有今天的大明王朝的王知府。
想到“王知府”三个字,王玉杰诡秘地笑了。这三个字里隐藏了多少秘密呀,只有他最清楚。
温师爷盘思良久,轻声说;“既然朝廷下旨,那就遵照办理。”
王玉杰喝了口茶,没有出声。遵照办理?说得轻巧。胡杨台镇这几年储存的粮草饷银确实不少,都能给那些只知烧杀抢掠百姓,见了流寇就望风而逃的官兵?崇祯皇帝不了解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下旨要粮要银子。到头来,只苦了天下老百姓,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入造反大军。李自成为什么从商洛山进入河南,就能够一呼百应,几年时间就能定都西安,建立大顺王朝呢?说到根子上,还是李岩的口号提得响。“均田免赋”,这四个字就吸引了天下人的心啊。孟子早就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惜,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这时,管家急匆匆地走进来,把一封信递到知府大人手中。王玉杰看完后又递给温师爷,说:“李自成的劝降书。”
温师爷一边看信,一边笑着说:“这是第五封了。还是大顺朝的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写的。先诱后逼,威逼利诱。”
王玉杰淡淡一笑:“师爷看咋办?”
“和以前一样,不理不睬,冷处理吧。”
“不。”王玉杰吩咐管家,“把信使带进来。”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被带进客厅。他躲闪着知府大人和温师爷的凌厉目光,脸涨得发红,显得有点紧张慌乱。这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家子弟。王玉杰即刻得出了结论。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小兄弟你是哪里人?”
信使结结巴巴地回答:“河南宝丰县人。”
“和牛学士一个地方的。”
信使有点高兴,心中顿时轻松了许多,说话也流利起来:“嗯。俺跟俺家老爷是老乡。俺家老爷对俺可好了。”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大明朝的知府大人如此和蔼亲近。
王玉杰略一停顿,越加亲热地问:“我看小兄弟好像念过书,你是不是牛老爷家的亲戚?”
温师爷心中暗叫一声高明。
信使有点自豪地说:“俺是老爷的远房孙子。”牛老爷可是家乡大名鼎鼎的人物,很多人都巴结不上呢。
“牛老爷是不是非常喜欢你?”
“俺家老爷看俺年轻,又认得几个字,就叫俺跟在他身边。老爷每次去其他老爷家都带着俺。”
王玉杰示意管家拿来几两银子,送给信使,又问道:“你家老爷和其他老爷的关系很好,对吧?”
“不好。俺家老爷在家时有好几次骂宋矮子忘恩负义,不得好死,还骂一个姓李的老爷,说要让李闯王杀了他。”
“那个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