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平身。”允熥自言自语过后又对他说道。
“多谢陛下。”解缙站直身子。
“既然大典编纂之事已经告一段落,剩下的无非是校对印刷本的错别字,爱卿也无太多差事了,也该回到朝堂中,为朕效力了。”允熥笑着说道。
虽然早有预料,但解缙心里还是一阵激动。他勉强抑制住自己的激动之情,笑道:“陛下这样说,莫非是说臣这些年编纂《鉴文大典》不算为陛下,为朝廷效力?”
“哈哈,编纂《鉴文大典》自然算是为朝廷,为朕效力,是朕说错了。”允熥又笑着回应:“朕的意思是,既然编纂书集已经没有多少差事,朕想着将卿调至其他衙门,为朕效力。”
“卿立下如此功劳,朕当然也不会不体恤卿。卿可有愿意去的衙门?若是有,只管和朕说,朕一定答应。”
“臣听从陛下吩咐。”解缙马上说道。开玩笑,哪有二三品高官让大臣自己挑选的道理?允熥可以开玩笑似的说出口,反正此时只有他们君臣二人,连几位皇子站得都远听不到;但他不可以开玩笑似的答应。不管皇帝多么开明,这种玩笑做臣子的是万万开不得的。
“既然如此,朕就凭着自己的心意任命爱卿了。”允熥笑容更盛,说道:“夏辅官陈性善,朕另有差事任命,你可愿意接任夏辅官之位?”
“臣敢不听命!”解缙听到这话更加激动,但仍然沉声答应道。他本来还想推辞一番,但又想:这又不是在朝堂上,只有君臣二人,允熥也不太喜欢这一套,还是直接答应更好。就出言答应了。
“好!”允熥继续说道:“史馆这边还有些收尾差事要做,你先办这些差事;同时朕再加你中书舍人之官职,每日下午你可入宫来到乾清宫,与朕、与其他卿家一起议论政事。待收尾后,朕再正式下旨调任你为夏辅官。”
“是,陛下。”解缙答应道。
允熥又与他议论几句,让他退下了。
“你们对《鉴文大典》这部书集编纂完毕,有何感想?”允熥慢慢走到自己的几个儿子身旁,笑着问道。
“此乃大明之盛事!”文垣最先回答道:“儿子听说,这部书集将自古以来所有文献都收纳其中,历朝历代所编纂之书集,均不能与此大典相提并论。这部书集,必定会流传千古;主持编纂这部书之人,也会随着书集而流芳百世!”
对于喜好读书的文垣来说,这部书集的意义是怎么多说都不为过的,他从听到解缙说的第一句话开始就激动不已,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平静下来。他甚至有些嫉妒主持编纂的解缙。
文垚等人也没有和文垣的意见相左。他们本来就同样觉得这部书集的意义很大,再加上文垣这么说了,当然更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那文垣,这部书集,你打算如何使用?”允熥点点头,又问道。
“自然是在宫中专门开辟一宫,存放一部。想要来看书,或要查询哪本书时,就来查阅。大典当然要认真保存,着小宦官每日打扫,选择背阴背光处存放。若是有人没有认真打扫,定要责罚。……”文垣说了许多保存的规矩。
允熥又看向其他人。文垚、文圻和文坤的意见都和文垣差不多,轮到文垠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这部大典耗费这样多的物,消耗无数人的时间,又是文化之盛事,天下最为齐备的一部书,是否应该允许民间的读书人借阅,以使天下的读书人共同享受到编成大典的好处。”
“你说的不错。”允熥露出笑颜:“这部大典岂能仅仅存于皇宫之内?待印刷完毕后,朕就会下令在国子监内保存一部,允许所有监生、官员、生员与举人阅读。”
“五弟说的不错,是儿子疏忽了。”文垣又赶忙说道:“儿子只想着自己能够看到这部大典,忘了与天下的读书人共享大典。”
“这也没什么。你十分喜欢读书,父亲也能理解你的心思。”允熥仍然笑着说话,可却不引人注意地皱了一下眉头。
“好了,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该回去了。”允熥看了一下天色,觉得不早了,说道。
“是。”几个儿子答应一声。
允熥随即带着他们向宫里走去。刚走到奉天门处,预见离开宫中的辅官与舍人,他们忙行礼道:“见过陛下,见过皇太子殿下,见过皇子殿下。”
“不必多礼。”允熥答应一句,正要继续向宫里走去,忽然想到什么,说道:“陈卿,你且住,朕有话要与你说。”
虽然这些人里姓陈的不少,但能被陛下称呼为‘陈卿’的只有一个。陈性善答应一声,让过同僚,站在原地。
允熥也让除文垚之外的儿子先回去,等他们都走了,允熥对陈性善说道:“陈卿,朕左思右想,觉得有一个差事只有卿最适合,决定将卿改任其他官职,以他人接替你的夏辅官之位。”
“臣遵旨。”陈性善平静的答应道。若是别人听到这样的旨意,纵使不敢不答应,纵使不敢表现出来,心里总是不痛快的;可陈性善绝对不会。他基本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利弊,只是坚持心中的道义,任何事情只要没有违背心中道义就不会反对。也正是他这样的性子,允熥才会重用他,才会在这种场合和他这样随意的将这件事说出来。
“不知接任夏辅官之人是谁?臣这几日就与他交接。”陈性善又道。
“接任夏辅官之人是解缙,交接之事先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