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下,陈家的府宅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管家陈三穿着一袭加厚的藏青马褂,指挥着佣人们进进出出。
“吴妈,大少爷最爱吃拔丝山药、清蒸鲈鱼、刀鱼混沌,准备的怎么样了?”陈三火急火燎地说冲着厨房里扯嚷。
“三爷,山药都去皮洗净了,糖我买的是上等的川糖,鲈鱼是今早从江里打捞上来的,刀鱼选的是上好的早刀,最合大少爷的口味了。”吴妈在厨房里隔着油烟直冒的灶台回应道。
“大太太!”陈三瞥见陈家的大太太惠芬打起帘子,在抱厦下停顿着,手里不停地转动着紫檀木念珠。
“陈三,大少爷说什么时候能到家?”惠芬的眼睛半睁半合,脸上的筋肉都已经浮肿。
“大太太,大少爷在电报里说天黑前能到家,火车从北平一路开到无锡,我已经吩咐李贵的马车在那里候着,大约还有两个时辰功夫。”陈三有条不紊地应答着。
惠芬使了个眼色,丫鬟杏儿挑起泛黄的竹帘,消失在了堂房内的黑幕中。
日已西斜,残阳如血。在寒冬的落日,分外沉没得快,倏忽间已看不分明,让人恍然无觉。
佣人在大门外的石狮子上挂起了两盏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的烛火,扑剌剌直响。
报信的人从村口的草垛上朝外张望,一溜烟跑到陈三的身边耳语,陈三忙进屋对老爷陈伯川道:“老爷,接大少爷的车就要到村口了。”
陈伯川艰难地咳嗽了几声,吐了一口浓痰,他的老病根这几年愈发严重,有几次多亏了名医曹荫甫的几剂方药,才缓过劲儿来。可今年虽然他一直服用名贵的膏方,却不见好转。
陈三忙上前搀扶,从陈伯川的身子劲儿上,陈三觉得老爷已经去日无多,兴许这次少爷回来,就要交代后事了。
陈伯川缓缓地走至前门,他的脚绵软无力,对于陈伯川来说,他的责任就是把家族的香火传下去,他有三个儿子,大太太惠芬生的是长子沐崧,二太太凤巧没有生儿子,单只有一个女儿钰茹,早就婚配给了乡宦赵家的小少爷,三太太惜若独子争气,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八岁的沐冉,一个是三岁的沐融,四太太孟悦是个新女性,从常州女高毕业,同其他人格格不入。
在陈伯川边上,是大太太惠芬,她一直耷拉着眼皮,转动着念珠,对于陈伯川半年前迎娶孟悦一事,她并未置可否,反正陈伯川也懒得待见自己,她只要他给她足够的地位,出入的人别忘了她才是一家女眷之主,正房太太,她就足够了,未来的家业,还是嫡传的儿子有资格继承。
凤巧孤零零立在人群最后,三十多岁的她,徐娘半老,早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机会,她一直就是和蔼得让人过意不去,微微点头含笑,是含笑,也是憨笑。
大太太的边上,是若惜牵着两个儿子的手。自从大少爷沐崧去北平读书,平日下,她在家里算是如日中天,两个儿子是陈伯川的掌上明珠,遗憾的是,大少爷出类拔萃,陈伯川心早有所属,她也只能暗自嗟叹,时乖运蹇。
孟悦手里抱着通神黑黝黝的波斯猫,在阴影里,只有两只眼睛炯炯放着蓝光。她很没有多少耐性,在这里等一个比她大数岁的后辈,心下一狠劲,在猫的后脊梁骨上用力一掐,“喵呜”,猫很不喜气地叫了一声,陈三瞧见陈伯川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马车渐渐近了,已经从夜幕里探出头来。家下人兴兴头头地忙活着,把门口腾挪出一大片空地来。雪却飘零了下来,把灯笼光罩住了,看得不甚分明。
“吁!”坐在马车前头的李贵扬鞭把马的辔头勒住,赶忙下马向陈伯川躬身行礼:“老爷。”然后把幕布拉开,道:“少爷,到家了。”
在陈府上下人看来,从马车里钻出了一个穿着另类的青年,一身洋鬼子的衣服,上衣和裤子截然分开,没有右衽的衣服,怎么能算的是衣服?陈沐崧被一家人目瞪口呆的表情镇住了,他僵硬地动了动木然的嘴唇,道:“父亲。”
陈伯川扭头就走,并不理会,在若惜看来,这是大少爷失宠的先兆。她故意高挑了喉咙,惊诧道:“呦,去过京城就是不一样,大少爷成了洋人了。”
沐冉和沐融紧紧地拉着若惜的衣襟,被她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吓到了。
雪花把地面薄薄地覆盖住,但还有一片空白,是陈沐崧站立的地方,雪落在他的头顶和双肩上,他也懒怠去揩拭。
一家人就这么不欢而散,怏怏地来至大厅,围坐在餐桌前。
下人们把杯盘羹碟不停地端上端下,只有杯箸相碰的声音,更显得声音的可怖。
陈伯川故意“嗯”了一声,清了清喉咙。
“你在北平过得什么日子?”他厉声质问道。
“我……我在用功读书呀。”陈沐崧期期艾艾地答道。
“读书?”陈伯川白了一眼说,“你可是风光的哩!”
“可不是嘛老爷,大少爷在京城玩野了,一看就是胡吃海喝,否则怎么会大半年花费了百十块大洋,可够我买一堆首饰的了。”若惜寒酸带讽地说,扳着手指头,仿佛短了这些钱,让她过得无首饰可戴。
惠芬因为沐崧是自己的儿子,不变护短,便扬手去打,“我让你不学好。”
陈沐崧的左颊被重重地打了一巴掌。
孟悦手里抱着波斯猫,轻抚着它柔滑的皮毛,看着这出好戏上演。她初来陈家时,就见识到了争风吃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