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有些想不明白,他才称帝没几年,怎么形势就败坏到如此地步了?曾经强大无比的大魏国竟然有灭国之危,他这个大魏皇帝竟然要考虑是否迁都的问题。当初武都郡和广陵郡丢失之后,曹丕还没感觉到什么,大魏国依然还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国家。
可短短两年时间内,魏国不但接连丢失了凉州和雍州,就连东面沿海的徐州、青州也风雨飘摇。大魏的军事实力遭受到严重的打击,许多名将不是病死就是战死,宗室将领所剩无几,五子良将还剩下俩。
最关键的是,大魏的军队已经不敢跟楚军进行野战了,即使出去打也打不赢。
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原因是楚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魏国,曹丕只看到他占据的地盘比张武大,原大汉十三州他占据了九个,而张武之占据了四个。但曹丕没有看到张武在南海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张武从这些地方运回来大量的资源、粮食和矿产。
打仗打的就是钱,张武比曹丕有钱,所以他不断地消耗魏国的实力。自从占领了汉中和淮南之后,楚军几乎每年都要在东西两线发动几次攻势,后来海军成型之后,更是不断地对魏国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
虽然大部分进攻都是佯攻,但魏国不能装看不见吧,万一哪次是真的呢?所以魏国每年的军备支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武都和东面沿海地区,那花钱简直比流水还快。
经济实力是可以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楚军的后勤补给、武器装备、福利待遇等等也远远高于魏军,所以楚军能持续地跟魏军打消耗。
第二个原因就是楚军健全了骑兵之后,配合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再加上各种新式武器,已经能够在野战完全胜过魏军。而且魏楚双方还有个不对等的情况,那就是楚军能守住城,但魏军在火药的威力之下却守不住城。
守城一方之所以能够以较少的损耗换取攻城一方较大的损耗,就是凭借了高大的城墙,让进攻一方在跨过城墙之前流尽了鲜血。但楚军作为进攻方能把对方的城墙给炸掉,魏军就失去了这个优势,守城战最后还是变成了白刃战。
第三个原因就是张武是一个穿越者,要是论智慧或学问,张武或许不如曹丕,但要是论见识和眼光,曹丕怎么可能比得上新时代的大学生?比如曹丕就没有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所以他落后了,他就要挨打,还无法还手。
一个国家要是被敌国逼着迁都,那就离亡国也不远了,而且洛阳不但是魏国的国都,还是大汉的国都。长安和洛阳,一个是西汉的国都,一个是东汉的国都,其政治意义非同一般。现在长安已经落入张武手中,如果曹丕再将洛阳拱手让出,那张武隐隐便有天命所归的象征了。
张武在襄阳收到南阳大捷的喜讯的同时,也收到一个噩耗,驻守陇右的马超因病去世了。
马超其实在关中之战中也受了伤,因为在那样激烈的对抗中,冲锋在前的大将很难不被对方的骑兵撞到。只不过马超的骑术高超,武力超群,所以并没有受重伤,再加上马超才四十多岁,还算是巅峰时期,因此并没有当回事。
谷篠
但马超以前对抗曹操的时候,在冀城被杨阜给坑了一次,全家老小都被人杀死。看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被人从城墙上一个一个砍死扔下来,马超当场就差点气晕过去,再加上屡次战败,复仇无望,马超从此在心中忧愤成疾。
后来马超投靠张武后,也又重新娶妻生子,但马超也是个人,怎么能不怀念以前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只不过马超平日一直将这份苦闷憋在心里,也一直靠着复仇的心愿支撑下去。
在亲手杀死了害死他全家的杨阜之后,马超的大仇算是报了一半,后来曹彰在关中之战时受重伤而死,也算是间接死在马超手里,而曹彰又是曹操的儿子,所以马超的大仇算是又报了一半了。
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其实也是靠着一股信念,一份执着活着而已,一旦心境受到影响,或许就会跨下来。马超在关中之战中虽然受伤不严重,但却勾起了积郁在心底的暗伤,身体忽然就垮掉了。
马超之死,如断张武一臂。张武能这么顺利的组建骑兵部队并快速打下了陇右,有一半的原因是借助了马超和马家在凉州的威望。之后在与魏军的作战中,马超率领骑兵奋勇作战,是张武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马超是张武麾下最出色的骑兵大将,因此张武留马超镇守陇右,威慑凉州,确保西线的安定。只可惜有些人的命运仿佛已经注定,马超还是这么早就去了。
为表彰马超之功,张武升马超之侯爵为世袭罔替,由其长子继承,同时恩赐马超之弟马岱为侯爵。
赵云接任前军都督府都督一职,庞德升任前军都督府副都督。
令庞德暂时接替马超镇守陇右,马岱为辅。庞德虽猛,却无马超在凉州的威望;马岱虽也出身马家,但自身勇武不足,不足以震慑西凉各路军阀。因此张武暂时让他们俩一起来坐镇一下陇右,等以后再做安排。
五虎大将已去其二,其余之人,关羽已经六十岁,张飞五十五岁,赵云也五十多了。在历史上,关羽和张飞也是差不多这两年去世的,现在历史进程已经被张武更改,或许他们能改变命运,多活几年。
但就算是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