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花落知多少
什么是睡梦
在解梦的学说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是权威之一,他曾说:“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
睡眠是梦的第一来源,这恐怕是世界公认的。
因此,在解梦之前,我们先知道睡眠是怎么一回事。
古时候,人们对睡眠性质的认识有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睡眠就是一种短暂的“死亡”,人睡觉时精神活动是停止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睡眠和清醒都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只是睡眠的活动状态和清醒时的活动状态不同罢了。
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梦的看法也非常浅。
如果说,当人或者动物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就是睡眠,那么昏迷、麻醉也都可以归为睡眠的状态了,这显然是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梦的认识逐渐提高,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而近年来的研究使之更为专业化,人类大脑中枢管理着睡眠与觉醒,睡眠应当是一种主动的工作过程,是大脑另一种工作方式,人类觉醒时在消耗能量,而睡眠可以恢复能量,是身体的休息。
这样的解释似乎已经很完善了,但是科学家们还是“不知足”,睡眠如果是恢复能量的过程,那么其过程必然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与活动,那就是梦现象。
梦在哪种睡眠状态中产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状态,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
这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在睡眠过程中,如果你的睡眠是正常的,每天八小时,那么这漫长的时间足够两种状态的睡眠反复三四次。
先谈一谈正相睡眠,专业名词称这种睡眠是不伴有眼球的快速运动,也称非快眼动睡眠。
在这一阶段中,人的心率会比清醒时慢许多,呼吸也随之减缓,血压下降,全身肌肉开始放松。
知道了正相睡眠后对异相睡眠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异相睡眠简称“快眼动睡眠”,也就是“梦睡眠”。
相对于正相睡眠,异相睡眠中人会更加放松,甚至连最后的肌肉紧张都会减退,肌腱反射消失。
但不同的是心率、呼吸、血压都是升高一些,医学界认为,这种现象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此时人体的机能处于恢复状态,包括人体脑蛋白组织等等,都在为第二天的能量恢复做准备。
那么这两种睡眠状态和睡眠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的循环过程。
人们入睡后会有大约90分钟的正相睡眠,这是预备做梦的阶段,随后便进入异相睡眠了,最初的异相睡眠只有五到十分钟,尽管如此短暂我们却能拥有很多的梦境。
接下来的再次进入正相睡眠,正相睡眠的时间基本是稳定的,但异相睡眠的时间会逐渐延长,在整晚数次的异相睡眠中,最后一次是我们做梦最长的一次,可达三十到五十分钟。
因此,我们时常会感觉到有时候做梦了有时候没有做梦,或者是觉得梦断断续续没有关联,这很可能是因为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在作怪。
我们醒来时正巧处于正相睡眠状态,所以是感觉没有做梦的,相反,处于异相睡眠时醒来就感觉到在梦。
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梦境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等待解释的谜底。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梦
前面我们在讨论睡眠的两种状态时就对睡眠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身体状况做了细致的分析。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如果不做梦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检测睡眠者脑电波,在他们进入睡眠时唤醒他们不让他们继续做梦。
长期进行该实验后,数据显示破坏人正常的做梦状态会破坏人体机能反应,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等等,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被减弱,不良的心理反应频频骚扰,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等。
显而易见,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在做梦时主要是大脑右半球活动占优势,而清醒时则是左半球占主导地位,因此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人类需要活动和睡眠,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促进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
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睡眠过程真的不做梦,很可能意味着我们一直处于正相睡眠状态,这时候人并非真正休息状态。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很多人睡觉不做梦可能是因为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
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就值得人们警惕了。
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梦是如何产生的
人睡眠时,神经细胞是处于抑制状态的,但仍然有一些细胞会继续活动,这些不安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