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为什么要使用货币
没有用来交换的商品的民族——比如蛮族——以及可交换商品特别少的开化民族,交易方式只能是以物易物。因此,摩尔人的商队与非洲中心一带的通布图交换黄金,带上食盐即可,货币纯属多余。摩尔人与黑人的交易这样的:摩尔人出具一堆食盐,黑人出具一堆金粉,然后,或者金粉或者食盐,多取少补,达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货币是大宗商品交易中必不可少的,因为照旧以物易物的话就只能增加非常大的一笔支出。这笔支出可由于货币的使用而避免,因为金属更便于携带。
与他国互相补充国内货物空缺,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的。在这种贸易中,有一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就是甲国大量需要乙国的商品,很少需要丙国的商品,而反过来,乙国只需要甲国少量商品,丙国却大量有求于甲国。这就产生了商品的入超,即购入多于售出。可是,各国都有货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购入多于售出的部分,用货币支付即可。交易如果以货币方式进行,需求最大的那个国家有多大的支付能力,交易额就有多大;如果是以货易货,如果交易额超过最小需求国家的交换能力,交易就无法完成,因此必须以它的交换能力为准。这就是两种交易方式的区别。
第二节货币的性质
货币这个价值符号,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由于经久耐用、难以损坏和多次分割的便利,金属成了惯用的价值符号[1057],而便于携带的要求又选中了贵金属。金属很容易使货币表现为同样的成色,因此把它作为共同的计价手段,是相当合适的选择。为了让自己货币的形状和重量既符合标准又独具特色,各国的金属货币都有专属的标识。
就货币而言,雅典人不用金属而用公牛[1058],罗马人则使用绵羊。要让两头公牛毫无差别,这是不可能的,换成两枚金属钱币却能够做到。
白银这个价值符号代表商品,纸币这个符号代表白银;纸币要完全取代白银而产生同等效用,除非含有足够的贵金属。
白银作为一种符号代表各种物品,每种物品反过来作为符号代表白银,也是完全可以的。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白银与任何物品的关系一定是这样的:两者可以互相代表,即价值相等,因而在这个国家内使用哪一种都是可以的。出现这种情形的国家,一般只可能是拥有平和政体的国家,但也不尽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如果债务人不遵从天经地义地还债,法律保护它,那么,属于他的物品就不代表白银或黄金。在专制政体下,物品不可能代表白银,因为严酷的政治和对政治的极度不信任,使得所有人掘地三尺深埋白银。换句话说,物品一般不能反过来代表那些代表它们的符号,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就是一个奇迹。
物品能够代表白银,这是其本身性质决定的。有时候,物品甚至能够取代白银作为货币的地位,这有赖于立法者巧妙的操作。在偿还债务这方面,独裁者恺撒允许债务人使用内战以前的价格[1059]。提比略准许任何想要获得白银的人从国库里提取,不过,用以抵押的地产的价值,须是提取白银价值的两倍[1060]。恺撒在位期间,允许一切债务都用地产偿还,其实地产已经成为一种货币。在提比略执政期间,允许使用一万小银币的地产时价值折半。
按照英国大宪章规定,英国出现了一种所有个人财产均可代表白银的情况:债权人对债务人地产或收入的扣留权,在债务人的动产或个人物品足以并自愿用来抵押债款时必须解除。
德意志的法律规定,一个人可以用白银来补偿他得罪的某个人,也可以用白银代替自己犯罪应受的刑罚;由于国内缺少白银,白银的这一作用,还可以用商品或牲畜代替。类似规定也出现在撒克逊人的法律中,不同的是,它根据当事人的贫富程度来确定应该用多少数额补偿过失或替罪。法律先要公布货币与牲畜用于替换的比值:一头一岁的公牛,或者一只母亲加它的一只幼崽,价值两个小金币,可代替等值钱币一枚。就这样,这些物品可以被这些民族用作货币,因为货币也已经变成了牲畜、商品或货物。
货币既是物品的符号又是白银的符号,也有代表白银的用处。这一点还会出现在我后面讨论兑换的那一节中。
第三节虚拟的货币
货币分为真实的和虚拟的两种。虚拟货币几乎是每个文明的民族所使用的货币,而且是从真实货币转变过来的。他们最初的真实货币是一种金属,有一定的重量和纯度。后来,每一枚货币在标称不变的情况下金属含量减少了一些,原因或者是人们道德滑坡,或者是实际的需要。以一锂为例,这种银币应该含白银一利弗尔[1061],可是在只含半利弗尔白银时仍称为一锂;从前的一苏含白银二十分之一利弗尔,如今的一苏,白银含量已经不足二十分之一利弗尔。如此一来,锂和苏作为一种货币就是虚拟的了,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其他的货币。照此下去,锂会越来越成为虚拟的,因为其实际含银量将远少于一利弗尔。甚至终会有一天发生锂和苏作为货币变成完全虚拟的,就是说,实际价值为一锂或一苏的货币,再也没有铸造的实际需要。然而情况可能是这样,一枚货币是多少锂或多少苏,全凭人们高兴,想是多少就是多少。以后还会发生这种随便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