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旺财,他可是跟着朱慈烺常年在外打仗的。打仗条件艰苦,旺财身上就有一种难闻的怪味。
每每旺财想靠前的时候,朱慈烺总是一脚把他踢飞:离我远点,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这是作为一个太监的悲哀,太监从先秦时期开始,大概存在了两千年的时间。太监是服侍皇帝和嫔妃的,其实大多数时候,皇帝的身边都是宫女。太监,只能远远的伺候着。
即便是如王承恩这样的贴身太监,和皇帝往往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且,像王承恩这种身份的人,才能获得每日洗浴的资格。
回到自己的卧房,王承恩是有专门服侍自己的小太监的。像是那些底层的太监,则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皇上的后宫有很多的妃子,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因此只能让一个不正常的男人在这里伺候妃子们,因此在秦朝时期就出现了太监这个职位。在古时候太监在宫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帮助皇上执行任务,同时还要帮助皇上下旨。
能够入宫当太监的,都是穷苦百姓人家的孩子。阉割之后,还要经历一场场生死难关。比如说,有的感染之后就会死去。
活下来的,往往都有后遗症。那就是,容易小便shī_jìn。朱慈烺修建一条引到皇宫的水渠,为的就是在紫禁城的各个房间,都能引入一条条自来水管道。
这样,不管是这些太监还是宫女,他们每日都能够沐浴更衣。只要注重了个人卫生,这个问题就能得到极好的解决。
小诗诗爱干净,她的坤宁宫,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允许太监进入的。一般,坤宁宫里服侍小诗诗的,都是一些宫女。
小诗诗也跟朱慈烺抱怨过,说太监们的身上,都有难闻的味道。朱慈烺决定,改变这种现象。
不管在怎么样处理太监身上始终有一股味道,这就是为什么皇帝吃饭都由宫女伺候,而太监站在门外等待主子的调遣,根本就不能够站在主子身边。
西山玻璃厂停产,大量的玻璃被用来制作玻璃管。其实玻璃管的工艺要求极高,尤其是两端要求必须严丝合缝。这极大的考验工匠们的技艺水平。
然后,水泥和冶铁厂也在昼夜开工。征集来十余万的民夫,昼夜不停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段段的水管,终于渐渐的被接到了紫禁城。
同时,紫禁城内也开始大量的铺设自来水管道。考虑到冬天京城气温极低,玻璃管道随时都有冻裂的危险。所以保温,成了个大问题。
玻璃水管的外面,必须有足够厚的保温材料。这样,才能保证自来水不会被冻结,水龙头全部采用熟铜。主要是生铁技术不成熟,熟铜熔点低一些,容易铸造。
不管是太监宫女或者杂役的房间,自来水管道都是到达了每一处房间。同时,紫禁城皇宫内,建设了数十处锅炉。
锅炉的目的,自然也是取暖。总不能,每年后宫的嫔妃贵人们,躲在温暖的寝殿之中享福。让那些太监宫女们,住在冰冷彻骨的卧房内吧。
国力的提升,使得生产力得以恢复。恢复的生产力,使得紫禁城内的锅炉遍地而起。
小型的锅炉,常压锅炉常压锅炉也叫无压锅炉,该锅炉顶部有一个与大气相通的管口,不承受供热系统的水柱静压力.也就是相当一个开放式的热水箱,所以常压锅炉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爆炸危险的。
用燃煤来取暖,使用熟铜管暖气片供热。首先,朝廷开始逐渐实行去铜钱化,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发行银票纸币。
当然,盲目的发行银票,容易造成货币贬值。这就需要朝廷出面,控制银票发行数量。
毕竟铜钱或者银两携带不便,大量的铜钱或者银两,对于那些商贾贸易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于是,银票应运而生。
一开始,银票是由私人钱庄印制。后来北宋的“银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元朝以使用银票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中国最大的银票。
清初不印制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以后,停止使用纸钞货币,仍行铜钱。
也就是说,银票因为容易发行泛滥造成贬值,已经失去了民众信任。
如今朝廷出台法令,严格控制银票的发行数量。银票的发行数量,与国库的税收挂钩。比如说,如今户部一年的赋税总额,高达八千四百万两白银。那么,今年朝廷发行的银票,就只有八千四百万两的数额。
这样,就能控制银票贬值。同时,逐渐的取代民间铜铸钱币。
这些铜铸钱币在国库堆积如山,失去了流通价值。于是,朱慈烺就决定融化这些铜钱,制作熟铜锅炉和暖气片,为皇宫取暖。
原本是计划两年的工程,居然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提前完成。
从玉泉山,一路数十里引到紫禁城皇宫的自来水圆满竣工。试运行绝佳,水源稳定,水质甘甜可口。
皇极殿早朝,就连早朝大殿之上,都有一支接过来的自来水水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狗腿子旺财,打开了熟铜水龙头。
文武百官惊讶的发现,水龙头内流出来的泊泊泉水。朱慈烺命人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