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宫,赵景明向皇上汇报了洛阳大桥的情况。
皇上听后,点了点头:“你继续追查当年洛阳大桥建造情况,并组织好人员修缮大桥。”
“儿臣遵旨。”
之后,赵景明前往工部调查,得知这些年,工部侍郎制造天上的楼房,水里游的画舫,地上跑的陆地行舟,飞轮车,矿山用的冶炼厂,各地的军工坊、督造厂,各个城楼的翻新,城中的下水道,道路铺设,攻城云车,边关的大寨,花了大量钱财。
陈妃回忆道:“工部侍郎那些年花钱,让我们宫里这些妃子都勒紧裤腰带,国库一下子就空了,官员的俸禄都欠了好些个月没有发。”
赵景明查了查帐,确实有些钱款去向不明。
“将工部侍郎带来问话。”
工部侍郎紧张地冒汗:“回太子殿下,这些钱款都是丞相抽走的,说是要改善大桥周围环境,我当时也不敢多说。”
“你们不要因为丞相下台了,就把责任一股脑都推在他身上。真相如何,我自会查明,现在你最好如实交代,可能还能从轻发落。”
“丞相当时还说要给我一箱银子,说是建桥有功,微臣知道他是想给封口费,微臣都没收……”
之前和川贝贝一道在尚书房学习的林谕远,得知此次重修洛阳大桥事件,向赵景明提议道:“他们之前打造各地的水利交通,什么引水车,泄洪湖,各种大坝大桥,开运河,花钱何止如流水。不过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那些楼船画舫,可以卖给商贾,冶炼厂可以冶矿,督造厂源源不断生产,可以将商品出口到国外,没两年国库就能满了。我们之前一直是重农抑商,限制商品交易,这钱花都花了,相信充分利用起来,可以让百姓富足。”
赵景明赞赏道:“是个好主意,你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可以先拟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我们再向父皇提议,推行商业制度改革,推动对外贸易,加快商品流通。”
“好,这几天我也好好想想。”
川贝贝眨眨眼睛,道:“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改革呀,居然被我亲眼见到了。“
之后,赵景明又和工部几位大臣拟定了新的建桥方案,并监督他们重建大桥。
处理好洛阳大桥的事务,皇上对赵景明的办事能力也颇为满意。
这天,皇上召见赵景明。
“朕身体也大不如前,这几日好好想了想,不如把皇位禅让给你。”
赵景明连忙拱手推辞:“儿臣惶恐。”
“你能力不在为父之下,之前是父皇轻视了你。况且你年轻,脑袋灵光,能够想到很多朕想不到的办法。目前你欠缺的就是治国经验,趁朕还在世,可以指点你一二。”
皇上决定好的事自然是不容辩驳,登基大典选定在二月初八黄道吉日,封后大典则在登基大典三天后举行。
赵景明对礼部几个官员说道:“封后大典必须办得不比登基大典差,孟大人、夏大人,封后大典的事就由你们全权负责,我会让宗人府协助你们。该有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皇上听闻了此事,纳闷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头,对赵景明劝说道:“眼看汛期将来,若是今年有水患,国库要支出一大笔。秋季秋收若不好,又得一大笔钱,再等到冬天若遇到雪灾,这些都是要用钱的。还有你的变革也需要大把的银子,依朕看,不如省一省,封后大典办得简单一些,省些钱来用在实处上。”
“既然要省钱的话……”赵景明回道,“不如这样,登基大典办得简单一点?”
皇上真想翻白眼:“哪有皇上的登基大典从简,却风风光光地办封后大典的?老四,你是男人,将来的皇上,能不能有点出息?”皇上对儿子这个妻奴已经无力吐糟了,哪个皇上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只有这个傻儿子,让他纳妃跟要他的命似的,别说侧妃姨娘了,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太丢皇家颜面了。
现在还说什么登基大典从简,省钱来办封后大典,这是存心想气死他吗?
兴许是想弥补曾经对赵景明的亏欠,皇上不仅参与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宜,还给新帝定下了年号。
皇上的年号为弘武,又称为弘武帝。为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象征意义,皇上将赵景明的年号定为睿文。
对于这种事,赵景明向来不太在意,就听皇上的,确定了睿文二字。
英武殿上,在朝中众官的面前,弘武帝将手中的传国玉玺交到赵景明手上,从这一刻开始,皇上就是赵景明,而他则退居为太上皇。
将玉玺交到最优秀最合适的儿子手上,皇上回想他身居帝位的二十多年来,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最后什么都没有说,拍了拍赵景明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景明郑重地接过玉玺,接受百官的参拜。
禅位礼毕后,睿文帝赵景明率百官前往天坛祭祀,祭告天地,再到宗庙祭告祖宗。
隆重而盛大的祭祀完后,睿文帝再领百官回到英武殿,受文武百官朝贺参拜,然后颁发诏书,宣读年号诸事。
到了晚上,赵景仪又在皇宫赐宴百官以及皇亲诸众。
直到半夜子时,他才算忙完这些繁忙琐碎的仪式和流程,饶是他体质不错,这一天的流程走下来,也掩不住的倦意。
川贝贝已让人准备好了沐浴的热水,里面还放了薰衣草,用来缓解疲劳,舒缓神经,安神助眠,让赵景明舒舒服服泡个热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