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令辰轻车熟路地带着元令月到了贵妃宫里,期间避开了各路在御花园赏花的妃嫔。
云贵妃似乎早料到她会前来,招招手对她亲切道:“你昨日给的面脂,用着的确不错,今晨醒来,气色都好了不少呢。”
这面脂效用虽好,但短短一日,却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
不过是贵妃心情好,又有心理的作用在,便觉得是面脂之效。
“娘娘若是喜欢,往后臣女再敬上便是。”
却绝口不提那配方的事。
云贵妃也不强求,笑盈盈地谢了她。
此后数日,元令辰都要往贵妃这里说说话,每次都会在皇帝来之前,十分巧合地提出告辞。
故而在宫中多日,还未曾见过皇帝的面。
一直到她获准出宫,也不曾见到,至于元令芨,倒是想为难她的,只是当日皇帝听说了那事,出言斥责了元令芨,责令她在宫中闭门思过,元令辰又滑不溜手,派去的人也从未有得过手的。
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得了一车的赏赐出了宫。
才刚下马车,便见到沈氏出来,一问才知,她要出去。
“你原先买下的宅院,已整修好了,随时都可以收人进去,我打算过去瞧瞧。”
这个速度是远远超过沈氏预计的,可想到钱洄的身份,又觉得多快都有可能。
这事元令辰在宫内就听系统提过了,便点点头:“那明日就开始吧。”
“可一应的衣料米粮……”
“这事交由我办吧。”元令辰甚至来不及进府,又坐上了马车,沈氏也紧跟着上车。
元令月下意识地要跟,却见元令辰掀开车帘:“月儿这几日也累了,就留下好生休息,无需跟着我们来回奔波。”
“那我就回去看书了。”她知道元令辰是好意,很顺从地停下了往前的脚步,直到马车消失在转角,才转身朝里去了。
元令辰却与沈氏一道进了慈幼院的门。
此时慈幼院的牌匾已挂了上去,门外还放着一块木制的告示牌,上面写着几行字。
告示牌的边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了不少人,其中不乏有认字的,给外面那些人讲解着上面的内容。
“这是卫国公府元家办的慈幼院,专门收容一些失了双亲的孤儿,里面衣食不缺,还教人识文断字呢。”
“竟有这样的好事……他们莫不是别有目的的吧?”
“人家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府,开国的勋贵,花那么多银钱下来,能图你什么?你有什么能让人图的……”
“他们这是行善积德,是造福后人的善举。”
“这国公府若真能做到上面写的这般,倒真是造福万民的创举。”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耳边。
这群孩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白日里在城里乞讨,入夜了便去城外破落的土地庙里安身。
遇上好心人时,倒还能勉强填饱肚子,更多时候,是数日都无食物果腹,只能去城外摘点野菜野果随意对付着点。
乍一听有人愿意收留他们,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还能教他们读书识字。
第一反应便是不信,其中最年长的那个更是直接质疑道:“这世上哪能有这样的好心人,那些权贵,是素来看我们不起的,瞧见我们,不呵斥一番将我们赶走已算心善了。”
“是卫国公府办的,大哥原先不是说等年岁一到便要去元家军吗?我们若能进了那里,说不得卫国公破例提前收了你呢……”
“你说是谁?卫国公?”那年长的忍不住走到传信的孩子面前:“真是卫国公?”
这个少年,名叫谢三,今岁也不过十四,他们家在京中本也算殷实人家,后来是被贾家迫害,家破人亡,爹娘更是冤死狱中,他求告无门,只好将仇恨深藏于心底。
等待长成,再向贾家寻仇。
却没想到,大半年前,在自己还未做好准备的时候,贾家便被人连根拔起了。
而这个人,便是卫国公元珉之。
得知那个消息后,谢三就将卫国公一家视为了恩人,甚至一心想入了元家军为卫国公效力。
可惜元家军收人,要求极为严格,不仅要身体强壮无疾病,年纪上更是需得满十八才行。
谢三有些激动:“我们赶紧回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准备出城,守城那士兵满目的嫌弃,骂骂咧咧地将他们赶出了城门。
谢三陪着笑:“这位官爷,给您添麻烦了……”
这些白眼,他们都是习惯了的,也不觉得委屈。
更过分的他们也不是没遇到过,有些甚至故意为难,不让他们入城的。
这个在他们进城时,虽是态度不好,但最后放了他们进去,也不曾虐打他们,他们已是很感激了。
谢三带着他们进了落脚的土地庙。
看向蜷缩在角落,一动都不动的孩子:“四妹,六妹如何了?”
这里的孩子除了谢三之外都没有名字,谢三是因怀着血仇,不敢以真名示人,便按家中排行给自己取了名叫谢三。
其他的孩子,都被谢三按年岁长幼,取了类似于赵五,余六的名。
此时躺在角落的那个,便是余六了。
她是两日前淋了雨,得了风寒,今日晨起时,人已烧得糊涂了。
这也是谢三听到消息,便急着赶回来的原因。
留下来照顾余六的,也是个女孩,比余六稍大些,是这些人里年岁最大的女孩。
“六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