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的洛阳城中,司徒杨彪一家同样没有逃过被禁军“邀请”的命运。
破碎的大门,寒光四射的长刀狠狠地砸在杨彪的心上,残酷的现实在第一时间就将杨彪的冀望摧毁得一干二净。
杨彪,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
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茂才。其后征拜为议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任京兆尹时,揭发黄门令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其被定罪诛杀。累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卫尉等职。
这般身份仔细算起来,就是比起四世三公的袁绍已是丝毫不差。
但是现在,面对董卓麾下的精兵强将,杨彪只能选择屈服。
尽管董卓十分欣赏杨彪的才能,并且委以重任——司徒。但是杨彪的心中仍然始终保持着对大汉王朝的忠心,其真正效忠的,自始至终都只有大汉天子,哪怕如今的大汉天子只是一个幼童。
至于现在仍然屈身董卓,仅仅是忍辱负重,只为了能够保护当今年幼的大汉天子。
只是现在,董卓突然要求迁都,狠狠地打乱了杨彪的计算。作为当朝罕有的名士,杨彪很是清楚董卓这样做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现如今年幼无力的大汉天子本就饱受董卓的控制,万一就此离开了洛阳这片大汉根基之地,反倒去了长安这个相对来说较为西陲的地方,人生地不熟,只怕是再也不会有机会能够摆脱董卓的控制了!
等到了那个时候,董卓岂不是真的成了一方不可控制的土皇帝?
这到底该如何是好?
“劳烦将军稍作等待,允许杨某吩咐家人准备行礼。”
杨彪心中焦虑不已,但是面色却很是平静,一边将前来的军士安抚,一边转身回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焦急的思考着对策,只是终究没有收获。
杨修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出身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
只听到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开口道:“爹,不如我们趁着这个机会逃吧!”
“什么?”
杨彪吓了一跳,转身看向自己这个玉树临风的儿子,疑惑的问到:“逃?玩哪里逃?”
“虎牢关!往虎牢关那里逃!”
杨修目光闪烁,十分淡然的说到:“我们去找舅舅他们,又或者直接投靠其他诸侯,相信凭借我们杨家的名望,无论走到哪都一定能够得到重用!”
“德祖,你到底在说什么?”
杨彪听到这句话更懵了,这倒不是没有理解杨修话中的意思,而是属实被其中隐藏的意思所吓到了。
杨修的舅舅,不是别人,正是现在关东诸侯之中,实力最强,势力最大,名望最高的袁绍袁本初,汝南袁氏的名望给袁绍带来的巨大的好处,即使在这一次的诸侯会盟中袁绍表现奇差,可也终究暂时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杨彪的夫人,就是袁绍的妹妹,有这样的关系在,可以说这两家是十分亲近的。但是杨家贵为与汝南袁氏齐名的名门望族,有哪里有举家投向其它人的道理?
“爹?难不成您还没有看明白?”
杨修脸色有些冰冷,却是远比杨彪要更加淡定:“您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董卓要这么急切的迁都?甚至于没有做任何准备,就连和陛下商量一番都没有?只能是因为前方战事失利了!”
“而且这样的失利肯定不小,已经大到足以威胁到董卓在洛阳的布置!所以他只能迁都!也就是说,无论战况到底如何,董卓和关东诸侯的交锋可以说已经处于下风!”
“所以董卓才会如此急急忙忙的进行迁都!”
杨彪愣了一下,觉得自己这位孩子所言似乎有些道理,只是心中仍是有些疑惑:“倘若真是这样,那为父岂不是应该加紧联络朝中各位大臣,找机会与关东诸侯里应外合,一起诛灭董贼,换大汉江山一个青天白日才对啊?怎么说要逃跑呢?”
“爹,您怎么这么糊涂啊?那董卓即使处于下风,可是他手中那么多的精兵强将是做不得假的啊!”
杨修见到自家父亲如此顽固,心中有些焦急,以至于竟是说出了斥责之语:“现在董卓人尚且还没有到,就已经派董旻江城中所有的富户悉数杀了!就是为了这些人家中的钱财!这些无不是在证明着他董卓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等到董卓的刀斧横到脖子上的时候,就凭你们这些朝中的文弱老臣有哪里有什么反抗之力?!从哪里去找到能够跟董卓相抗衡的力量?!”
杨修的话虽然很不中听,但是理却是这个理:“现在这个时候,洛阳城已是混乱至极,正是我们逃离洛阳,脱离董卓掌控的最佳时机!他董卓需要将洛阳百姓全部赶往长安,所耗心力必然巨大,断然没有余力在纠结我们!”
“只要我们能够从洛阳逃出去,就可以彻底脱离董卓的掌控!到时候凭借我们杨家的名望和底蕴,不管是哪路诸侯都一定会将我们奉若上宾!我们杨家也终将会再次崛起!”
杨彪的心神剧烈颤抖:“但是陛下却依旧在董卓的手中!”
杨彪突然伸手,一把抓住杨修,将杨修提到自己的面前,死死的盯着杨修的眼睛,怒喝道:“我们杨家,一直以来都是大汉天子的左膀右臂!世世代代都以效忠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