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入侵者!?
张良抬起的目光中肃然一震,整个人恍惚间都凝滞了起来,他大脑之中无数的思绪翻飞而起,迅速地思考着、分析着、论证着扁鹊这一刻说出的惊骇言论。
诡秘的黑地里,仿佛也是黑色的长风正徐徐吹过,拂动着张良一头银发,却触不动他丝毫的感官。当张良陷入沉思的一瞬间,万物似乎都随之而寂,再无任何东西能影响他的思考。
唐曌国发出的信息可能是假的吗?就算唐曌国高层能控制主要的信息渠道,假传花木兰叛国的消息,但是嬴政、刘邦他们自己的情报收集结果怎么解释?而且民间舆论那么多,不可能空穴来风!
但如果是唐曌国高层真的有心施计以假乱真造了花木兰叛国一事呢?他们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做这件事吗?几率很小,但不是没有可能,这需要更进一步地考证!
那如果现在进行假设,假设花木兰的确是假装叛国,而真的带着唐曌国的阴谋来到了秦楚——在这个秦楚正直内乱的时期,时间就选的很好。她一路潜行的方向都暗指咸阳,显然有明确的目的,但若不是有鬼眼卫的追踪,他们也确实难以发现这一点。
之后她在陵城遭遇亚瑟、钟无艳、妲己三人的围袭,一己之力终究不敌,所以身陷危机,是张良的出现才救她脱险。而从那以后,花木兰就一直相伴在张良身旁,从项羽带军占领陵城,再到刘邦出面邀请二人涉入阵营,一切的一切,她都保持着和张良一样的步调,几乎形影相随。
虽然张良心里很欣然,并未多虑,但是如果把角色定位拿开,冷静地客观地来审视的话——花木兰这一切的行为,都可以看成是借张良来掩饰自身!
因为正是从张良出现救下她以后,她在秦楚的整个行迹都都失去了自己的目的性,全然只是以一个亦侣亦友的位置陪在张良身边。陪张良站进秦楚革命一方的阵营,陪张良踏入黑地阿房宫,陪张良去施法封绝陵城……让除了张良以外的其他人都相信了她,信任了她!
所以在这大局动荡,最危急的时刻里,当她执言,愿带着大家的希望,独自潜入咸阳宫,去解救芈月时,所有人都没有起疑心——不但没有疑心,项羽刘邦他们反而心存感激,觉得花木兰一名异国之人,能为他们的国家付出至此!
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都忽略了——花木兰来到秦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如果把一切串联起来去想,花木兰很有可能就是隐藏着自己的真实目的,潜伏在了张良身边许久,直到通过张良的计划,把自己插入到了那个最关键的位置,然后从刘邦手里拿到秦楚的归源令,终于去了咸阳宫!只是,她这冒险地一去,却不是为了大家的希望,而是为了她自己的目的了!
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这样去想的话,确实一切的疑点都能理通,确实……花木兰就是借张良掩藏住了自己的敌国入侵者,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
只是这样的结果,这样的真相,对张良而言,太过于残酷了……
张良沉着凝重的目光,久久不能回响,他想否定扁鹊他们的这种猜想,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足以将其推翻的依据或漏洞,唯一的一点,就只是他对花木兰的信任。
但就是他对花木兰的信任,这一点本身就显得漏洞百出,充满了不客观与非理性的误区。
他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光凭思考也得不出最终的答案,但是他会怕,他会害怕扁鹊所言都被证实,他会害怕他对花木兰的信任被证明是错的,他好害怕……真的好害怕……
张良不知道从何时起,自己的理智沉着的内心变得如此脆弱,如此容易动荡,但是事关花木兰,他就会觉得很要紧,很担心。在他潜修于凤岐山的二十多年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他从来没有如此细致地关心一个人,也从来不知道,人的情感,竟能如此奇妙莫测。
张良低沉着头,带着满目的凝思,静静地看着二灰背上飘摇的灰色绒毛。那肃野的灰色,像是斑驳流淌的大河。瑟瑟的风掠过,翻起整齐的一丛,就像凌空荡起的灰色大浪。风又掠过,又会翻起灰色的一丛,就又是一起大浪。
张良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执眼与那灰色的长毛,只是感觉那种被风拂起的飘荡感,很自由,很悠扬。就像一块块灰白色的记忆,在风里流荡,在风里穿梭,然后人也无声地解脱成了一块块灰白色的记忆,一边遥望过去,一边沉浸风语。
于是久寂的凝思中,张良渐渐地沉息了,他感到万物变得越来越静,越来越静,静到就像是玻璃瓶中注满的水,透明的,清亮的,却荡不起一丝声息。而他自己,就解脱成了一片片的灰白记忆,沉寂了一切的感官的意识,透过了玻璃瓶,拥抱着,全身心地拥抱着那寂静……
忽而,一个人倒下了,身体撞击地面尘土的声音,清晰可见,但是张良听不见,毫无反应。然后,又一个人倒下了,同样沉重的声音,掠过张良的耳畔,却触不动他的听觉。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人倒下了,一片甚至一群地倒下了,重叠的倒地声排山倒海一般响起,回荡在广阔而寂静的黑地里。但是除了倒下的声音,却毫无任何的惊诧声,因为所有人都倒下了,也就没有人去惊嚎了。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五百八十一个铁甲卫兵全都倒地了!一个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