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那次直接向蒋介石邀功,把急速解决龙陵的歌唱出去了,大家都乐观起来,满怀希望地等待龙陵的好消息,哪里龙陵久攻不下,反而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和饭后的谈资。
宋希濂十分被动,他有口难辩。很多人说宋希濂被调离11集团军总司令之职主要原因是6月份那次误报军事情况所导致。这也许是太多原因之一,不过并不是主要原因。
从6月至9月,三个月过去了,这三个月里,中国战场发生了许多事,所有的事都比6月那次宋希濂的不实报告带给蒋介石的烦恼要大得多。
龙陵一战,谁也没有想到会打那么久,竟然打了三个多月。
从6月初宋希濂报告第11集团军顺利攻入龙陵城后,蒋介石一直等着滇西的喜讯,不料左等右等,没有得到卫立煌的好消息,相反,松山,腾冲,龙陵在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攻克,部队大大减员,各部队要求增兵的报告每天送到重庆。蒋介石大为头痛。
此时,国内的另一个战场上国军与日军正在大战,仗打了几个月,战事一塌糊涂。
就在滇西反攻的1944年春,日军的“一号作战”打响,作战的目的在于:打通大陆交通线,占领湘桂、粤汉、京汉铁路沿线要冲,摧毁中国空军主要基地,摧毁重庆政权继续抗战的意志。
为了迫使重庆政府投降,日军出动兵力51万,战马10万,火炮1500门,汽车15000辆,气势汹汹地沿平京线席卷而下。短短几个月,华北、华中、华南等地战火燃遍。黄河、信阳间400公里,岳州、衡阳间400公里,衡阳、广东间600公里,战火熊熊,腥风漫卷。战域之广,规模之大超出了此前历次会战。
蒋介石百万大军迎敌。大兵团行动不敌日军灵活的迂回穿插,张扬跋扈的日军多路出击,迅速突破了国军各道防线,国民党政府的第1、9、4、7战区全面告急。
河南失守,日军打通了平汉线、控制了陇海线。又继续挥戈南下,直指湘桂。衡阳失守、长沙失守。
日军再倾力西进,到了9月,日军打到广西了。全州失守,桂林起火。
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大西南。
局面日益恶化,蒋介石直叫苦不迭,他哪有兵力增援滇西?
从内心讲,他还是对龙陵抱着更多的期望呢,那全是他接受了美式装备的嫡系部队,他更加希望鹰犬将军能够快速拿下龙陵,这样,他就可以从滇西腾出手来应付紧急的湘桂局面了。
滇西还在激战,缅北战场终于传来喜讯。
8月3日盟军攻克密支那。
蒋介石立即想到新1军,这支由孙立人将军率领,接受了美式装备和蓝伽训练的能征善战的部队,在缅北反攻中一路突进,战绩卓著。
如果调新1军到龙陵,既能尽快结束滇西战事,又可在结束龙陵战事后,北上迎战骄横的日军,给快速南下的日军迎面打击,并侧卫重庆的安全,这可是一石三鸟。
蒋介石很快向史迪威表达了希望调新1军回国参战的意图。这时新1军正在休整,蒋介石以为,密支那战斗已结束,调新1军不会影响史迪威的部署。
没有想到这个手握重兵的委员长竟然调不动自己的部队。作为中国驻印军总司令的史迪威可不好商量。他坚持x+y计划是中美两国高层共同决定的作战计划,他必须执行到底,攻克密支那一仗打得十分艰苦,部队必须驻地休整。史迪威坚决不同意在缅北战斗结束前改变计划调出驻印军队。
这个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从心底就瞧不起蒋介石,他不仅没有同意调出新1军,反而尖锐地责问蒋介石为什么把拥有16军,近50万兵力的胡宗南队伍用来监视延安,而不将这支大军投入对日作战。
并且在抗战爆发的的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被蒋介石提升为中将军长,指挥第一军,兼任第一师师长的胡宗南。在抗战中,第一军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开封会战,都在完成战略任务后,撤退回陕西关中地区。1939年8月,胡宗南升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成为高级军事将领的人。
他的军队集结在陕西关中地区,在蒋介石的计划中,有好几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防守黄河和潼关一线,禁止日本进入陕西;第二个作用,就是防止陕北八路军向关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第三,对青海、宁夏和甘肃的马家军进行监督,防止他们坐大,成为国民政府的威胁;第四,就是监视新疆盛世才的动向,保证和苏联交通线的安全。
这就是胡宗南在抗战后期,没有参加其它战役的原因。
但胡宗南并没有闲着,1940年,他出兵攻下了陕北根据地的五个县城。1943年,他又准备闪击延安,被潜伏在他身边的共产党员熊向晖泄露了这个消息,只能作罢......
史迪威辛辣的反问,确实是一针见血,刺痛蒋委员长最敏感的神经。蒋介石对这位刻板的美国将军也只能恨得咬咬牙,但没有任何的办法,放下电话后,骂了数声:“娘稀匹”。
滇西战事不顺,史迪威盯住龙陵不放,他派费理斯少将飞往重庆,在重庆军委会总参谋长何应钦面前强硬表明他的观点:“第11集团军放弃龙陵,实有辱中国军队之军誉及士气,请下令制止,以免在缅境所有努力作战部队作了白白的牺牲。”
话不多,但话锋犀利,咄咄逼人,蒋介石只得严责下去,让卫立煌追查是谁擅自决定退出龙陵。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