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所布置的天。info岳飞遭受到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的大理寺,监察御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在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朮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才可以议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之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岳飞的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是岳飞却仍然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的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也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此事也许莫须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之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何等悲愤的呼喊。
金兀朮与岳飞是宋金对峙时期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主战派人物,他们在战场上曾经多次交锋,最后两个人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完颜宗弼,金朝的名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叫做兀朮,女真族,姓完颜。
金兀朮担任先锋围攻汴梁,攻占岳飞的家乡汤阴,那个时候岳飞仅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初级军官。金兀朮亲自率军南下,于马家渡过江,大将杜充命督统制官岳飞、刘纲等十七人,将兵三万人参战。这个时间,岳飞仅仅是一个督统制的身份,并没有什么兵权而独立作战,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岳飞等人是引军离去。
金兀朮搜山检海地去抓赵构,兵临临安的时候,岳飞运用游击战,阻击金国的部队,六战皆捷。金兀朮北返遭到岳飞阻击开始,岳飞连续得分,他们接连在藕塘、颖昌等地多次交锋。
之后金兀朮大举南侵,他用铁甲拐子马对付岳家军。所谓的拐子马,就是每三匹马相连,马披铁甲,刀枪不入,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有如现代的装甲车。开始时,岳家军无法对付拐子马,吃了一些苦头,后来岳飞发现了拐子马的弱点,马腿上未包覆铁甲。
于是岳飞就想出用勾镰枪来破拐子马的办法,命猛将牛皋在铜绿山、铁山大造勾镰枪。所谓的勾镰枪就是在一根长杆前头装上一把镰刀式的砍刀,作战时勾镰枪专砍拐子马的小腿,一匹马受伤,三匹马都不能动。靠此一招,岳飞在朱仙镇大破拐子马,大败金兵,杀至汴京附近。对此金兀朮不禁仰天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然而面对在作战中几乎从来都没有赢过岳家军的金兀朮,他却另辟蹊径。从伐宋的惨重代价和严重挫折中,金兀朮及时认识到了灭宋的困难和不切实际,在力有不逮之时,他利用南宋朝廷对岳飞的猜忌,成功的策反,使宋高宗自毁长城,杀掉了岳飞。
金兀朮从此得以轻轻松松长驱直入,渡黄河,破泗州、濠州等地,同时接受了南宋的请求,休战和平,以淮河中流和大散关作为金、宋二国的分界线。绍兴和议的实现,结束了宋、金长期的战争,对宋对金都有好处,可谓是宋、金两国双赢。
两个主战派,两种结果令人叹惜,将遇良才,谁能更胜一筹?历史没有给这个机会。但是主战的金兀朮却意识到了和的必要性,于是有了金宋南北对峙的格局。而岳飞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打,他完全不考虑偏安的朝廷根基未稳,急需休养生息的局面,固执地以为很快就会“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金兀术在大局的把握上,是略胜岳飞一筹,更高的是,金兀术在临死前拟定了对南宋的策略,如果宋兵进攻,我军势盛敌强,择用兵马破之;如果胜不了南宋,就采取以北宋亡国之君钦宗赵桓安坐汴京,扼制南宋享国之君赵构的办法,并断言从中原人的礼制上来讲,弟是不能与兄争天下的,以此来遏制南宋。
但是岳飞更具有悲情的色彩,更容易让人同情、喜爱。两个人,一个处于新兴的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社会环境,一个处于骄奢淫逸、腐朽的封建官僚社会,一个是万众一心,一个是行途坎坷。虽相互视为仇寇,但两个英雄实际上是惺惺相惜。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也担心钦宗回朝继承他死后的帝位,高宗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生育而绝后,于是高宗任用秦桧为相。
秦桧在靖康年间曾经主张抗金,后来被金人掠去,之后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当时与高宗的想法相左,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绍兴八年,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首先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后来秦桧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高宗亲自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子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
宋金两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