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神州大地风云四起,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许多人为了生计,甚至不惜漂洋过海,由此引发一场“下南洋”的大潮,只盼望能在异国他乡谋得一口饭吃。
然而中国人向来有落叶归根,狐死首丘这一深刻思想,他乡再好,死后都希望返乡入葬,以正其身。
张守望便是“下南洋”大潮之中的一员,他二十不到便跟随老乡远赴海外,本寄望能在异国他乡打出一片天地,可惜,他一生劳苦,临终之前却落得个家徒四壁。
张守望育有二子,老大张天生,老实勤奋,已娶妻生子,靠打渔为生,日子过的虽是清苦,总算一家人平平安安,张守望也就放心了。
令张守望牵挂的是小儿子张天夺,他今年二十有五,既不谈婚论嫁,也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张天夺读过几年书,会讲几句洋文,以他的资质学历,本可找到一份好差事,过上富足生活,可张天夺却对此毫无兴趣,他时常对张守望说,自己总有一天要回国,那里才是自己的天地。
如今张守望已到了弥留之际,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说道:“天生,你为人老实,干事又勤奋,很好,很好。”
说着看向张天夺,微微一叹:“天夺,为父知道你很聪明,可你总是不听父劝,为父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啊。”
看到老父亲对自己的牵挂,张天夺觉得自己十分不该,自己这几年来除了惹父亲生气外,从未曾孝敬过他老人家,也从未做过一件令他老人家高兴的事,一想到这,张天夺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
张守望勉力握住张天夺的手,将目光移向房顶,一声轻叹:“为父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们不必太难过,我走后,天夺你带着我的遗骨回去吧,记得把我葬在老家郊外的那棵杨树下,那里……那里有你们的爷爷……奶奶在等着我,谨记……谨记……”
眼看老父亲就要不行了,兄弟二人眼泪一掉,就要嚎啕大哭起来,却在这时,张守望突然一把抓住张天夺的手,那力道竟把张天夺抓的生疼,完全不像是临终之人。
“对……对了,回去后,去找你三叔,他……他能帮……帮你……”
最后一个字吐出,张守望一口气再也接不过来,手一松,从此与世长辞。
几天后,张天夺带着父亲的骨灰,告别哥嫂,历经数月,终于回到了父亲的故乡张家镇!
张家镇,一座远近闻名的古镇,这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物资匮乏,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镇上有一座存在了数百年的义庄!
义庄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就是停放尸体的地方,其实不然,义庄形同今日姓族的祠堂,多由富人捐建,或为援助族中贫穷人家,或为救济困难之人,也有地方的义庄是官府所办,为救灾周济、恤孤矜寡,行慈善事。停摆死者只是它其中的一种功能罢了。
张家镇的这座义庄又称“卸云庄”,它是张家镇唯一的一家义庄,亦是方圆十里之内唯一的一家义庄。
这座义庄起于明朝中期,于数百年间几次险遭毁坏,却又阴错阳差的保存下来,传至如今看庄人傅伯文手中已不知历经了多少代,但它依旧是风雨不摇,俨然成为了方家镇的标志。
张天夺的到来引起不小的轰动,老一辈当中有人还记得张守望,当听到张守望临终遗愿,不少人心生感叹,当年镇上决意漂洋过海之人何止千百,但能像张守望这般寿终正寝、重回故土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张天夺依照父亲遗愿,安葬好父亲后,他不禁长长松了口气,终于,自己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了。
回想起父亲临终的话,张天夺心中寻思:“爹让我去找三叔,不知道他还在不在这镇上生活。”
对于这个“三叔”,张天夺兄弟们自幼没少听父亲提起,每次说起这个“三叔”,张守望总会露出一副敬佩的神色,言语之中也充满了敬意,长此以往,令兄弟俩对这位不曾谋面,神秘莫测的“三叔”不禁产生了一种向往和敬意。
这个所谓的“三叔”,实际上并非是张守望的同根兄弟,他是张守望父亲所收的一名义子,当年山匪洗劫张家镇,张家被山匪一把火烧个干干净净,张守望得“三叔”所救幸存下来,后来,“三叔”因不愿连累张家兄弟二人不辞而别,直至下南洋多年才收到这位“三叔”的来信,得知他仍在张家镇。
张天夺虽然常听父亲说起这位“三叔”,但所说内容仅是那一段“三叔”杀匪救人的事迹,除此之外,张天夺只知道这位三叔名叫傅伯文!
其实这次张天夺回来,寻找这位“三叔”是其次,他真正想要的是探索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神秘事物——“湘西三邪”。
张天夺何以对这些事物感兴趣,还得从他上学时遇到的托尼神父说起。
这托尼神父年轻时曾到过湘西传教,因缘际会看见了神秘的湘西三邪之一——赶尸,从那时起,他便花费大量精力去探索这种神秘事物,只可惜,这种神秘事物连本地人都难以探究,更何况是他这么一位金发碧眼的洋鬼子。
最后,托尼神父不得不放弃,转移到南洋传教。
当托尼神父听到张天夺祖籍正是自己年轻时所探索的湘西时,托尼神父便将自己在湘西所遇到的种种离奇事物讲给他听,从此,张天夺便对这些神秘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