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腹地有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
可能是因为四面环山的缘故,这个村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人先开始叫的,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村名“井底村”。
故事,从这个井底村开始。
时间节点,老百姓刚刚知道天下已经没有皇帝了,县里发了告示,说是“共和”,就连县官县太爷都改称县长。
井底村有个叫王行兰的青年,从年龄不大就喜欢捣鼓着自己做点小生意,15岁的时候,就用自己积攒的钱,置办了一个货郎担子,每天挑着货郎担子走乡串户,手摇货郎的手持锣鼓叫卖。
再大一点的时候,手中的货物品类越来越多,就开始挑着货郎担子赶集卖货,赶集买货的人员比走街串户集中,也容易养住回头客。
这天,行兰一大早就收拾好赶集的担子,这个担子,和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见过进村庄卖货的货郎挑子差不多,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用木头制成,带有一层层抽屉的货郎箱子。
一个集空是五天,直到现在,在设有集市的地方,还是每过五天就是一个集,比如,某个地方初一逢集的话,那下一个逢集的时间就是初六,初二逢集,下一个逢集是初七,以此类推,诸如三对应八就是三八,四九等等。
集市,现在时髦的也叫“农贸市场”
方圆30里以内,五天当中在不同的村庄,有四个集市。
这四个集市,行兰都需要起个大早,担着这个“买卖挑子”去赶集卖货。
赶集卖货做买卖,让务农种地的人羡慕,看起来比较光鲜轻松,其实挑担子赶集可是个苦力活,因为他卖货赶的几个集路程最近的也有十几里远,最远的三十多里路。
挑着一副重达小百十斤的担子,还要走山间小路,为了赶路,都是天不亮就开始走,没有月亮或者阴天的时候,漆黑的山间小路,和路两边的松树林子,被风一吹,发出呼呼扎耳朵恐怖的声音,一个人走的感觉瘆的慌。
这天要去赶的是一个距离井底村最远的集,有三十多里路。
那时候没有报时的钟表,更没有闹钟之类叫人起床的东西,一般白天通过看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大体的时辰。
晚上则通过听鸡叫几遍来判断。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和那个周扒皮半夜鸡叫是一个道理。
只要是逢集的头天晚上,都是由他爹晚上靠听鸡叫来叫行兰起床。
一般是鸡叫三遍他就叫儿子起床,放到现在说也就是凌晨三点左右。
这天阴天,还下着毛毛雨,行兰挑着担子摸着黑经过松树山的时候,小风吹着路两边松树呜呜的尖叫着,饶是经常走黑路的行兰心里也是感觉有些恐慌。
不像现在可以有个大手电什么的拿着,那时候的人走夜路全凭记性走熟路。熟的哪个地方有块石头有个小坑小洼都能记住。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七八步外的地方蹲着一只大狗似的东西,两只闪着幽绿冷光的眼睛瞪着行兰。
行兰一下子停住脚步,第一反应以为是谁家的狗,可是又一想不对啊,这个时辰才刚过半夜,这里不可能来狗啊。突然浑身打个冷颤,感觉头发梢都支棱起来了,头皮啪啪的炸响。
他突然反应过来,我的乖乖,看这个个头,挡在前面的不是狗,是狼啊!
对面的狼已经站起来了,头向前微倾,拉着扫帚一样的尾巴,泛着幽绿光的眼睛直视行兰,好像马上就要扑过来一样。
行兰大惊,豆大的冷汗珠子顺着额头流了下来。他迅速的想着应对的方法。
忽然脑子里闪了一下灵光,他猛地把扁担挑子摔在地上,顺势抽出扁担,借着担子落地发出的声响,壮着胆子拉着长腔,大声喊了一声:嗨......!
俗话说:狗怕弯腰,狼怕持刀!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碰到恶狗,可以装作弯腰的姿势,狗就会以为你弯腰捡石头打它,就会往回撤或者暂时不敢对你发起攻击。
狼的胆子比恶狗要壮很多,面对人的弯腰,他根本不害怕,但是只要听到人身上发出金属声响,它就会一种本能的感觉---害怕,这个大概是狼族在进化的旅途中把这个声音烙在基因中了吧。
行兰往地上扔担子的时候,货郎箱子里面的瓶瓶罐罐发出稀里哗啦的声音掺杂着一些碎金属的声音,又加上行兰手里拿着两头尖尖的扁担,把狼吓得哧溜一下蹦出去十几步远。
行兰趁着这短暂的空间,一手持扁担,另一手迅速摸出一盒洋火(火柴),一挂鞭炮,哧楞一下划着洋火点上鞭炮扔向狼在的方向。
鞭炮紧接着开始噼里啪啦的爆响,狼可能是真的害怕了,嚎叫一声跑走了。
看到狼跑远了,行兰也顾不上害怕了,又拿出一挂鞭炮挂在扁担上,手里攥着洋火,防备挡道的恶狼再回来。
恐慌中顺着崎岖不平的山道疾驰而去。
刚下到山半腰,从右侧的树林中又传来扑哧扑哧的声音,行兰大惊失色,以为又是那只刚刚逃跑的狼,扔下担子,想赶紧再把挂在扁担上的鞭炮点着时,听到亢,亢,亢,的咳嗽声,知道这次不是狼,是碰到人了。
走夜路的人,为了自己给自己壮胆,一般都在在害怕的时候就大声的干咳。
他赶紧大声搭讪吆喝:来的谁啊!
回答:赶集滴!
听到是同行赶集的,再好好一瞧,也是个挑担子的并且还认识,他的一颗心才终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