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当有脊梁!”
“不虚传,唯真言,敢为天下先;轻生死,重大义,岂甘他人后。”
这是华报的倡议书,也是华报人的承诺书,之后是每个华报记者的真实姓名。然后就王朝阳事件做了真实回覆,将王朝阳除名,最后只有一句反问:若尔之脊梁刚直如山岳,何人可迫汝?
华报的第二面,是怡亲王云明当初写给突厥可汗的亲笔信,信中只有结盟之意,并无其他把柄落下,但之后的盟约书上,云明却承诺将河西走廊交付突厥人掌管二十年。在云明看来这只是权宜之计,他并不打算事后承认,而事实上他也确实违约了。但此时被揭示出来,却是等同卖国行径。
这书信和盟约书来自于胡东,阿史那阔达一死,原先因为云明背约而被打压的那一支阿史那旁系翻身了,得到新可汗的重用。胡东跟着水涨船高,就向可汗献了这么条计策。将云明之事揭出,既可卖好与虎视耽耽的云风,又可令他们兄弟相残,突厥这边就可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可汗大喜,将胡东视为他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太子云明矢口否认,声称这只是闲亲王炮制的又一桩陷害案,若真有真凭实据,大可回京城,请皇上圣裁,将自己刑之以国法。相较于深入人心的华报,太子加印的邸报只能成为别人灶台的引火之物。
而皇帝的态度令人不解耐人寻味,皇帝跑到西山猎场避暑去了,由太子监国。随行的除了贤妃和嘉柔公主,还有天选之女赵芝兰和她生下的温仪小公主,云见虎这个皇孙由皇帝亲自教养。自然也随行。人们不禁猜测,皇帝这是让两兄弟干架,谁赢了谁做主。
事实上,赵芝兰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有了温仪公主后,皇帝对她宠爱有加,而且因为她天选之女的身份,皇帝在难以决断的时候。总会去征询她的意见。因为在皇帝眼里,她才是离天意最近的一个人。
赵芝兰神情淡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选君,能者居之。皇上多虑了,云氏恩泽布天下。李氏怎能取而代之?”
皇帝这才下了决心。小远虽然没有找到,但各方传来的奏报显示。云风并没有被李骁军挟制,李骁军听命于云风,边军将士效忠云风,云风的目标只有一个——云明。对他这个父皇并没有半点不恭敬。至于兄弟相残,在他当初容得下云明暗杀云正的事实之后,他这颗帝王之心又冷硬了几分。
杨昆鹏死后。杨淑妃自闭宫门,终日念佛。再也没有出宫殿一步。云明就将目光投向皇帝的新宠赵芝兰,许下诸多好处,其中就有许诺给温仪公主的诸多特权,送了许多稀世珍宝,赵芝兰始终神情淡淡,既不答应也不推拒。只是云明不知道的是,整个皇宫,赵芝兰只有一个可信的朋友,就是楼池月。
世人总说,没有背叛,是因为价码不够。
的确,在赵芝兰心里,任何代价都不足以让她背叛她唯一的朋友。这曾经是她心里唯一温暖的慰藉。如今,她有了女儿,她可以为女儿付出一切,但还是不包括背叛楼池月。因为她知道楼池月之可怕,楼池月是注定会照亮整个世界的那轮明月。
所以楼池月说,若有机会,你帮我说服皇上,让他置身于事外,两不相帮。赵芝兰没有任何犹豫,去完成了。
楼池月说:我会谢你的。
赵芝兰回:相谢就生份了。
传话的人是和禄公公。
一道“清君侧”的檄文传遍天下。
“清君侧,诛无义。”“告祭为国死战之英灵。”“一千一百零一人,何其冤也!”“大将军王,魂归来兮!”王旗下,白衣孝服的将士扛着标语,庄重肃穆地方队推进,由麻山关进入剑脊关。
城门紧闭,守城将士手中经弓箭已经上弦。
“闲亲王,未得皇上之诏,边军不得入关。请恕末将无礼了。”城墙上一员老将,身形高大,身披盔甲,执礼恭敬,显然不愿与边军为敌。此将魏海桥,原是打铁出手,孔武有力,每战必身先士卒,亲手斩杀的敌人破千,曾被皇帝赐封为破千军敢战士。魏海桥事母至孝,老母亲想回老家祭祖,因不惯坐马车轿子,一直没有回去。等到魏海桥换防休假后,徒步背着老母亲回乡,一百里路程,来回走了一个月,走走停停,就是为了让老母亲不会累着。大孝者必是大忠大勇之辈,皇帝因此提拔他为将军,镇守剑脊关。
“魏将军多虑了,我们暂不入关。只是将士们心中苦闷,不拉出来练练,会憋出心火来。”闲亲王拍马上前,“我带二百亲兵入关,与魏将军处讨杯水喝,讨个住处歇上几日,总是可行的吧?只不知魏将军可信得过本王?”
“闲亲王此举倒令末将犯难。本将是个粗人,其中关碍处一时想不明白,请王爷容我再想想。”魏海桥拱拱手,下了城墙,看来是召众将商议去了。
云风调转马头,回到营中。卫中行已下令在城外安营扎寨,他们带了十一万将士出来,其中一万是骑兵。
“军师,魏海桥有些犹豫,怕是不肯让我进城关。”一掀帐门,云风先叫道,跟着钻进楼池月的营帐,看到楼池月已开始煮茶,便坐了下来。
楼池月抬头瞧了他一眼,“他如何说的?”手里擦拭着杯子,最终放了下来,向茶壶里添了凉水。
听了魏海桥的原话,楼池月向云风招招手,向他头上洒了些水,将他头发弄乱了些,然后双手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