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隆运十一年正月初十,朔北军攻下了平原郡的最后一座府城首府平原府,平原郡驻军统领白向东和郡守钱志杰在平原城东门被破之后,率军投降,至此朔北军占领了整个平原郡,平原战役告一段落。
此战,朔北军先后杀死杀伤平原郡驻军三万余人,俘虏收编七万余人,自身损失也超过了一万人。
大周援军再听到平原郡全部陷落的消息后,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并向周帝周庆云奏报,是否还需要继续北上支援。
李青云坐在平原郡守府中,报捷的奏章已经送往上京城中,平原郡五府的局势都已经稳定了下来。各府的知府人选暂时还没有定下来,政务暂时由各府驻军首领和亲朔北的商人士绅组成的政务委员会共同负责。
俘虏和主动归降的平原军士兵也被打乱了编制,重新编成新军,其中的一部分精锐被专门挑选出来,补充进了第一军和第二军。七万多名周军经过遣散精简之后,还剩下了近四万人,编成了三个师,分别被派往靳陵、海拉尔和三关驻防,耿冲的第三军和贾成化的第五军则各抽调了一个师到平原郡,孙冲的第六军也开到了连山府,随时能对平原郡提供支持。平原郡周边的朔北军队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万人。
针对大周和北狄军队接下来可能发动的进攻,李青云专门召开了一次有各军军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制定了“南守、北攻”的作战计划。
即南线的峰城关由靳一维的第四军防守,任务就是挡住大周军北进的步伐,并尽可能地消耗大周的军力。在北线战事结束之后,再调回军队,歼灭来敌。除了在峰城关下部署了两万五千名步兵之外,柴阳府也留下了一万步兵作为机动兵力。
在北线的夏绥和连山两府,除去留守各府的军队之外,专门集中八万步兵和五万多人的骑兵出城防守,并寻机围歼北狄骑兵。
对于李青云做出的出城作战决定,几名军长最初都是大惑不解。北狄骑兵在平原之上冲击力强悍,步兵出城和骑兵在野外作战完全就是一种自杀行为。
经过李青云的耐心解释,他们才最终接受下来。平原郡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归附朔北,和平原百姓一直受到北狄的荼毒,希望得到一个强力政权的保护有很大关系。如果己方还是和周军一样龟缩在城墙后面,放任狄人侵掠城外,无疑会大大降低百姓们对朔北的信心,对于巩固在平原的统治十分不利。
何况李青云也想要给北狄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至少也要让他们在今后的几年之内不敢打平原的主意,才能有利于自己今后的长远大计。
就在朔北军逐渐完成在平原郡部署的时候,大周和北狄之间也终于达成了共同出兵的协议。集结在察河口的十万北狄骑兵随即南下平原郡。与此同时,早已在边境待命的二十万北胡骑兵也发动了对北狄的全面进攻,平原郡的战火还没有完全止息,又在草原上重新燃起。
大周的第一批十万人的援军已经抵达了卢龙郡,五万名从甘洛边境临时抽调的士兵也作为第二批援军正在向卢龙郡赶来,再加上卢龙郡本来的驻军,大周在卢龙的军队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
整个大陆的目光都立刻被吸引到了西北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两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一个号称最强大的王朝,再加上一个势头正盛的新兴势力,究竟谁胜谁败,足以决定整个大陆北方的局势,甚至可以对整个大陆的走向都发生重大影响。
大雪刚刚停止,西凤城被笼罩在银装素裹之中,几十名太监和宫女正在清扫道路上的积雪,李弘基和邹忌站在宫殿廊下,欣赏着外面的雪景。
“国主,西北现在可真是热闹啊,近百万人马集中在那里,这场大仗还不知道会打到什么时候?”邹忌伸出手来在嘴上哈了两口热气,又重新插回袖笼子里。他身子骨儿比较弱,向来怕冷,只是李弘基忽然大发雅兴,要来看看这外面的雪景,他也不得不陪着出来。
李弘基看着眼前这个老臣在寒风中微微发抖的摸样,心里有了一股歉意,“邹爱卿,我们先回屋子里去吧。西北之战依我来看,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大周这些年国内灾荒不断,民生凋敝,以他们现在的国力很难支撑起一场长时间、大规模的战役,只要李青云能坚守十天以上,大周必然会被迫退兵。”
“至于北狄人,平原之战本来与他们关系就不大,一旦大周撤兵之后,他们就要单独面对北胡、朔北两个大敌,那时自保都还有些问题,又如何敢将战争持续下去。这场战争我估计最多能持续二十天的时间。可惜,我们去年损失太大,不然这倒是一个进军大周的好时机。”
“国主也不用心急,大陆目前乱象刚现,大周内乱、灾荒不断,又四面临敌,只怕很难支撑多长时间。大楚兄弟夺嫡,又有强藩虎视,这李青云眼看也是一个尾大不掉之势,也是即将四分五裂。这些都是我们西岐的机会,只要再等上一到两年,我们国力全盛,大陆乱事一起,就可以乘机而动了。”回到了殿中之后,邹忌的精神也恢复了许多,和李弘基侃侃而谈。
李弘基微吸了一口气,“眼下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我有一种预感,这次大周和北狄的联兵必然会惨败而归。邹爱卿,你看我们现在要不要先去和李青云联系一下,大周眼下可算得上使我们的共同敌人。”
“国主此言甚是,若是李青云愿意和我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