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夭儿,你是个好姑娘!”层层云雾中,似乎有人在轻声唤着她的乳名;一如很多年前他轻声唤她一声“夭儿”。簌簌纷飞的大雪中,他的那抹似有似无的浅笑一如雪那么干净,不带一丝杂质。
“小哥哥,你是来看夭儿的吗?”小姑娘有些惊喜,声音却带着颤抖,她害怕他会摇头告诉她不是这样的,“夭儿以后还会见到你吗?”
少年静静地望着小姑娘,一语不发。柔和的容颜如诗如画,苍白的脸颊让人看着心疼,眉目之间混合着少年的清秀与女子的俏丽,远远望去总会让人误以为那是一位精致美好的姑娘。
“小哥哥,你怎么不理夭儿?你是不是讨厌夭儿了?”小姑娘心中着急,同样也莫名地有一种沮丧。
“夭儿是个好姑娘!”少年的声音带着几分清涩,若如珠玉般清脆。但是,他的目光却越过了小姑娘望向她身后,似乎那里站着一个小姑娘看不见的人,“静宛。”
从梦中惊醒,好像睡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沉睡中做了一场了无止境的梦。
一抹晨曦透过镂花的窗户斜射进来,外面的天气是阴暗的,自从入春以来天就未曾真正放晴过。如今已经是武德三年了,不是前隋时期的河东,也不是隋朝大兴,而是大唐长安。
似真似幻的梦,如诗如画的梦,也若隐若现的梦。梦中的人到底是谁?李静宛揉揉额部,却仍然没有一丝印象;或许,这也仅是一场梦罢了。
十岁的女孩儿,眉间总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忧愁。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桃花骨朵儿在清幽凄静的夜间纷纷绽放出美丽的桃花。从远处望去,到处一片粉嫩,娇色动人。
李静宛轻轻扣开匣子,一匣苍白破碎的纸蝴蝶,好似只要轻轻捻起它们便会瞬间粉碎。秋日的残翅蝴蝶,无力地在风雨中飞舞,只能任由无情的秋风将它们随意地扫卷,身不由己;如若它们只是毫无生命的纸蝴蝶,却也只能被藏在匣中,或许过了很多午以后才会有人发现早已经破碎在某一个角落,悄无声息地。每一只纸蝴蝶上都有着深深的字迹,好像上面本是述写着千言万语,却被手涤洗去,如今只剩下了这不知所言的痕迹。
轻轻拨开层层纸蝴蝶可以看到匣底放着一块玉佩,一块从未在记忆中出现过的玉佩。
那玉佩长相十分奇特,它不如其它的玉佩那般质地圆润,而是呈现于褐色,深浅不一,周身好似布满了深壑,像极了一截中途切割下来的木头,那深壑正像树皮处粗糙不平的外表。
仔细观察,上面好伙刻着字
——宁定。
何为宁?何为定?乱世当中,哪里才会有真正的宁定之地。可是,它又是从何而来的?
在李静宛的记忆中,放在这匣底的根本不是这一块来历下明的玉佩,而是桃夭玦。
那是李熙宛周岁之时,疼爱孙女的祖母窦氏系在孙女腕上的。玉的侧面雕着一朵桃花,后面微刻着《诗经》桃夭篇中的前四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窦氏便半认真半开玩笑地给静宛起了一个乳名,唤作夭儿。
桃夭玦,不见了!
李静宛关好匣子走出房间,正遇上了迎面而来的李承宗。
“阿宛,你病还没好呢,小心着凉了!”看见妹妹行色匆匆,李承宗忍不住叫住她。
“哥,你就別诅咒我行吗?我才没有病呢!”李静宛不满地嘟嘟嘴,停下了脚步,“哥,我的桃夭玦不见了,你知道它到哪儿去了吗?”
“这······”李承宗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纠结,“碎了。”
“碎了?怎么碎的?我怎么一点儿都不记得了?”李静宛疑惑不解。
李承宗为难地皱眉,这可应该怎么说才好呢:“你不记得了?是去年你一不小心结果就将那块玉给磕碎了。”
“于是我就丢了?”李静宛一脸的惋惜,那么好的东西竟然就这样没有了也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这个解释听起来还是怪怪的;就好像一个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真相的秘密,就只有她一个人是傻爪还这么傻呆傻呆的,“哥,你会骗我吗?你会将我当成大傻瓜一样耍得团团转吗?”
李承宗一愣,倒没有料到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姑娘会突然问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时之间竟无言以答。
李静宛像小的时候一样轻轻地将毛绒绒的脑袋撒娇似的靠在李承宗怀里,仿佛永远都是一只长不大的小猫咪:“哥哥以前说过,我永远永远都是你最钟爱的妹妹。”
李承宗轻轻抚摸着妹妹的毛:“阿宛永远都是。”
李静宛露出真挚的笑容。如果时光停留在两年前,一切都还没有变,李静宛依旧还是当年的那个天真无邪的李家小娘子。可是,时光,有的时候错过了,就是一辈子错过了,再也无可挽回。
李承宗与李静宛兄妹二人的亲生母亲并不是如今的太子妃。他们的亲生母亲是太原王氏的小女儿王璐瑶,也是李建成的原配妻子,在生李静宛之时难产而亡,那个时候李承宗五岁。后来,李建成又娶了荥阳郑氏的六姑娘,即现今的太子妃郑观音(注释1)
王璐瑶虽为汉人,却有着鲜卑人的血统,长着一双褐色眼眸。而这一点,李静宛倒是像极了母亲。
·
两年前,义宁元年腊月。
冬天的夜空特别干净,天空就像一幅美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