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互联网金融——一个兴起不过几年的词汇,被称为一个创新的新兴行业,让投资者们爱恨交织。它给人们更加便捷简单的理财方式,同时爆出的问题也让人望而却步。甚至有人问,那么一个全新的、甚至还没有相关规范的行业,自己是否要去当这第一波“试水”的人呢?
其实,在被“互联网”迷花眼的时候,大家都忘了,互联网金融本质依旧是金融。而金融的发展规则,早在南北朝就开始存在的,先驱们不断尝试创新延续至今。
早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那是历史可考证中最早的当铺,时称“寺库”,抵押至此出现。
发展到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唐朝时期因为太平盛世,经济不断发展,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出现了被称作“柜坊”的商铺,专门替别人保管银钱,让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铜钱进行贸易活动。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早了几百年。
当然,柜坊与现代的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柜坊向存放者收取银钱,而银行反而需要向存款人支付利息,这当然是因当时柜坊对银钱只作存放不作其他经营创收的限制所致。
不过,柜坊在发展至宋朝时,因为经营者逐渐将银钱用于勾结官商、从事赌博等活动当中,被宋朝朝廷严禁,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被官府多次取缔,待到元代便已不复存在。
从总体来说,这也是柜坊的经营为私人化、没有官方的经营条规,没有相关的法律控制致使行业内发展混乱、私欲横流所致。当时的封建朝廷对柜坊这类市场经济调控行的行业并没有迫切需求,严禁便成了朝廷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至此,柜坊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这种发展延续到清代前期,特别是康熙、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较前更为活跃。在雍正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与商业发生借贷关系的金融组织,成为账局,也称账庄,经营者多为晋人——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晋商。
因为晋商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且多为陆路,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因此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例如晋商贩运福建武夷茶就需要长途运至北京、蒙古、乌里雅苏台乃至于和俄罗斯人做生意,路程数千里,因此衍生出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而后在账局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票号。
票号的作用,一是做存放款业务,二是现银与票据间的汇兑。到这一步,票号基本已经成熟,待到民国时期,银行就正式出现了。
利得行传奇就是以晋商子弟为主角,写出的一篇古代版互金平台发展史,看似简单搞笑的剧情,里面包含着钱庄的经营逻辑,也有互金发展存在的种种机遇和风险。
那么,让我们以轻松的心情来一起看一看,主人公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利得行钱庄,并将其发展壮大的吧。
:
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清朝稳定繁荣,老百姓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南北通道上行走的商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文水县里一家殷姓大户便是做的这走南闯北收货倒货的生意,而这殷家也只不过是当时大清朝万千商户中处于中等水准不起眼的一家。
当然了,在文水县,这殷家的声望还是不错的,谁让他殷家有钱呢。
这不,在文水县南大街上,就有个年轻人一路走来,不时有人与他打着招呼。
年轻人穿着一身青色云纹绸长袍,外面套着宝蓝色镶金边一字褂,看上去就是个富贵公子,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
“殷少爷今儿个这么早就出来啦?”这是街上做古玩生意的老板,“铺子里刚进了一批货,要来看看吗?”
“不了,少爷今天有事,忙得很。”殷昊挥挥手,转头继续往前走。
他是殷家小辈里唯一的男丁,从小备受宠爱。不过在前两天十六岁生辰之后,他的生活就开始发生了变化。父亲照例带着商队外出跑商,可祖母却突然发话要殷昊在十天里想一个赚银子的方法,还不能是家里已经做了的。
哼,一个个都以为他什么都做不了么,他非得想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好办法来!
“少爷,你想到办法了没有啊?这南大街都快走完了。”跟在殷昊身后有着尖下巴的小厮出声提醒。
殷昊停下脚步看看四周,发现自己确实快走出南大街了,可办法却还没想出来,禁不住挠了挠脑袋。
这时候,一阵哭泣声传了过来。
殷昊循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不远处跪着一个穿着孝服的少女,她面前躺着一个盖着草席的人,从露出的那点花白头发来看应该是位老人家。
草席的前面,放着大大的一块木板,用碳写着几个大字:卖身葬父,五十两银!
殷昊走了过去,仔细地盯着那几个字看。
少女见有个衣着光鲜的小少爷出现,眼泪流得更勤快了,悲伤地哭喊着:“爹啊,你怎么就丢下女儿一个人了呢!”
她这一哭喊,周围经过的又过来了几个人,三三两两围在四周,小声议论着。
那尖下巴的小厮见自家